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季冬桃花

标题包含
季冬桃花
真宰终无妄,元和岂有偏。 如何洞天蕋,开向雪花前。 游骑虽然閴,红芳亦自鲜。 惟应祝融氏,偷窃玩余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侠(1041年-1118年),字介夫,号一拂居士,福州福清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郑侠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曾游学于京师太学。庆历五年(1045年),他中进士,历任县令、监察御史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真实的主宰从未虚妄,宇宙的气和哪里会有偏见。 为什么在洞天的地方开出这样的花朵,出现在洁白的雪花之前。 游人虽然稀少,但红花依然鲜艳无比。 只应该感谢火神祝融,在这里我还可以偷闲享乐几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真宰:即造物主。指大自然的创造者。这里表示自然规律。 2. 妄:荒谬的、非分的。真宰终无妄表示四季更替、万物生长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 3. 和:调和、和谐。元和表示天地间的和谐气氛。 4. 洞天:道教认为神仙居住的洞府。这里指深远的山林。 5. 蕋:花朵、花蕊。这里代指桃花。 6. 雪花:这里指冬天的雪花。 7. 游骑:闲逛的马队。这里形容游人。 8. 閴:寂静。 9. 红芳:红色的芬芳,此处借指桃花。 10. 祝融氏:祝融,传说中的古帝名,为火神;氏,姓氏。祝融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代表春天的人物。 11. 偷窃:这里是戏谑的说法,意味着桃花在冬天盛开是因为春天的气息已经偷偷到来。
去完善
赏析
《季冬桃花》是宋代诗人郑侠创作的一首描绘桃花的诗作。诗人在严冬时节见到盛开的桃花,深感惊讶与赞叹。“真宰终无妄,元和岂有偏”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自然造化力量的敬仰和感叹。 接着,“如何洞天蕋,开向雪花前”描绘了在一片白雪覆盖的世界中,桃花破雪而出的景象,这彰显了桃花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和自然环境对她的庇护。 “游骑虽然閴,红芳亦自鲜”则表达了尽管外界环境如游骑般喧嚣,桃花依然保持着艳丽繁盛的容貌。这里的“红芳”一词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桃花鲜艳的色彩与蓬勃的生命力。 最后,“惟应祝融氏,偷窃玩余年”中的“祝融氏”指的是火神,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这种不畏严寒、凌霜盛开的桃花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整首诗以赞美桃花为主旨,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季冬桃花》是宋代诗人郑侠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为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这是北宋中期的时期,也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郑侠是一个关心民生、敢于直言的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对王安石的青苗法等变法措施持反对态度。他认为这些变法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于是,他向朝廷上疏,反映民间的实际情况,呼吁停止变法。然而,他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反而遭到排挤和贬谪。 在郑侠的这一时期,北宋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外矛盾。对内,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民间矛盾激化;对外,辽国和西夏不断侵扰边境,威胁国家的安全。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王安石提出了变法主张,试图通过改革来解决国家的危机。然而,这一时期的变法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官僚腐败、政策执行不力等,导致民间疾苦加剧。 在这样的背景下,郑侠创作了《季冬桃花》这首诗。他以桃花为象征,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民生改善的渴望。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满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