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郡承议
至乐之性长自余,世物莫得而榛芜。
阴阳变化在舒惨,千里岂足劳建除。
忆昔僣侈擅一隅,琼宫贝阙粧金珠。
穷奢极靡相倾夺,所不可道矧可书。
天清地宁圣神出,荡荡一化浑太虗。
颓基故址尽荒草,往往狐兎来争居。
鱼书虎符若邮传,几人到此图安舒。
谭公贤明大国后,宝璞岂肯雕璠玙。
拂除荒秽出夷旷,茨茅墩瓦从古初。
璧书齐丘俭化论,譬如论海先河渠。
千古兴亡一端梦,逍遥巾氅日裕如。
有客登亭见施设,笑杀琐琐夸瀛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快乐的本质源于内心,世界万物无法干扰它。
阴阳变化体现于舒缓与悲痛之中,跋山涉水又怎会感到疲劳。
回想起往昔的辉煌,占据了小小一角,用金银珠宝装点琼楼玉宇。
无尽的奢侈竞争导致了无尽的痛苦,那些事情太过严重而无法被言说。
天地清净,神灵显现,一切都变得宽阔而自然。
破败的旧址已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地,狐狸兔子在此争夺地盘。
信件和虎符如同邮递一般传递着信息,有多少人试图在这里寻找安宁舒适的生活。
谭公是伟大的国君,他珍视宝玉却不会炫耀它。
他清除了污秽,展现出宽广的道路,茅草屋瓦片房自古就是这样。
他的政策教导百姓勤俭,就如同治理河流先要疏通渠道。
千古的兴衰不过是一场梦境,穿戴上轻松舒适的衣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有客人来到亭子看到这些设施,笑看那小气的人还自以为见识广泛。
去完善
释义
1. 至乐之性长自余:至乐,指最大的快乐;性,天生的品质;长,永恒不变;自余,自我满足。这句是说,人生最根本的快乐在于内心的满足。
2. 世物莫得而榛芜:世物,世间万物;莫得,无法得到;榛芜,混乱不堪。这句是说,人世间的事物总是纷繁复杂,让人无所适从。
3. 阴阳变化在舒惨:阴阳,指自然界中的两种基本力量;变化,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舒惨,指欢乐和痛苦。这句是说,自然界的阴阳力量在不断地产生欢乐和痛苦。
4. 千里岂足劳建除:千里,指距离遥远的地方;劳,劳累;建除,古代占卜的一种方式。这句是说,无论距离多么遥远,都不能通过建除这种方式来预测未来的吉凶。
5. 忆昔僣侈擅一隅:忆昔,回忆过去;僣侈,奢侈浪费;擅一隅,占据一块地方。这句是说,回忆起过去那些奢侈浪费的人们曾经占据过一片土地。
6. 琼宫贝阙粧金珠:琼宫,华丽的宫殿;贝阙,用贝壳装饰的宫殿;粧金珠,用金银珠宝装饰。这句是说,华丽的宫殿和用贝壳装饰的宫殿都用金银珠宝装饰得非常豪华。
7. 穷奢极靡相倾夺:穷奢,极度奢侈;极靡,极度奢华;相倾夺,互相争夺。这句是说,那些极度奢侈的人为了争夺财富和地位,往往会不择手段。
8. 所不可道矧可书:所不可道,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矧可书,何况可以用文字记录。这句是说,有些事情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更何况用文字记录下来呢。
9. 天清地宁圣神出:天清,天气晴朗;地宁,地面安宁;圣神出,圣人出现。这句是说,在天气晴朗、地面安宁的时候,圣人就会出现。
10. 荡荡一化浑太虗:荡荡,广阔无边的样子;一化,统一天下;浑太虗,整个宇宙。这句是说,一旦统一了天下,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更加和谐。
11. 颓基故址尽荒草:颓基,废弃的基业;故址,过去的遗址;尽荒草,都长满了杂草。这句是说,过去的基业和遗址现在都已经荒废,长满了杂草。
12. 往往狐兎来争居:往往,经常;狐兎,狐狸和兔子;争居,争抢居住的地方。这句是说,狐狸和兔子经常争抢居住的地方。
13. 鱼书虎符若邮传:鱼书,古代的信件;虎符,古代的兵符;若邮传,如同邮寄一样。这句是说,古代的信件和兵符都是通过邮寄的方式传递的。
14. 几人到此图安舒:几人,几个人;到此,来到这里;图安舒,谋求安定舒适的生活。这句是说,有几个人来到了这里,希望能够过上安定舒适的生活。
15. 谭公贤明大国后:谭公,谭姓的公子;贤明,贤能明智;大国后,大国的国君。这句是说,谭姓的公子是一个贤能明智的人,他担任了大国的国君。
16. 宝璞岂肯雕璠玙:宝璞,珍贵的玉石;雕璠玙,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这句是说,珍贵的玉石怎么可能被用来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呢?
17. 拂除荒秽出夷旷:拂除,清除;荒秽,荒芜的杂草;出夷旷,呈现出平坦开阔的景象。这句是说,清除掉荒芜的杂草,就呈现出平坦开阔的景象。
18. 茨茅墩瓦从古初:茨茅,用茅草覆盖屋顶;墩瓦,用瓦片覆盖屋顶;从古初,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这句是说,自古以来,人们就是用茅草或瓦片覆盖屋顶。
19. 璧书齐丘俭化论:璧书,古代的一种书信;齐丘,治理国家;俭化论,提倡节俭的言论。这句是说,通过书信倡导治理国家要提倡节俭。
20. 譬如论海先河渠:譬如,比如;论海,谈论海洋;先河渠,先谈论河流和水渠。这句是说,比如谈论海洋,首先要了解河流和水渠。
21. 千古兴亡一端梦:千古,千年以来;兴亡,兴盛和衰亡;一端梦,一段梦境。这句是说,千百年来,国家的兴盛和衰亡就像一场梦境。
22. 逍遥巾氅日裕如:逍遥,悠闲自在;巾氅,头巾和大衣;日裕如,每天都过得很宽裕。这句是说,悠闲自在地生活,每天都过得很宽裕。
23. 有客登亭见施设:有客,有人来访;登亭,登上亭子;见施设,看到设置的设施。这句是说,有人来访,登上亭子,看到了设置的设施。
24. 笑杀琐琐夸瀛壶:笑杀,笑得要死;琐琐,琐碎的事情;夸瀛壶,夸张地说海外有仙山。这句是说,看到有人为了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夸张地说海外有仙山,觉得非常好笑。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哲学和道德观的诗。诗人在开篇即表达了人生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物的追求。他以阴阳变化为喻,表示人生中的起起伏伏都是自然的现象,不必过于在意。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奢华生活,那些曾经的琼楼玉宇如今已成荒草,寓意着世间的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接着,诗人提到天清地宁的时代,圣人出世,一切归于平静。而那些曾经的权力争夺、物质欲望都已经不再重要。他认为,真正的贤明之人,是那些能够淡泊名利,关注民生的人。他们犹如拂去荒草,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诗人以璧书齐丘俭化论为例,倡导节俭的道德观念,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最后,诗人通过有客登亭见施设的描绘,揭示了那些热衷于物质享受的人,不过是可笑的自以为是。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道德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上知郡承议》是北宋时期诗人郑侠的一首言志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神宗时期(1068-1085年),这一时期正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阶段。郑侠作为王安石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和人民福祉建言献策。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郑侠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县令,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然而,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和勇敢谏言,使得他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定地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郑侠敏锐地察觉到变法中的问题和弊端,他认为变法在某些方面过于激进,导致民生疾苦加剧。因此,他以这首诗向知郡承议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