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公悦席上事送周如京
逢世路分归洛阳,有客邂逅樵溪曲。
高谈倾盖万珠玑,相对崇朝惟不足。
武阳太守山简徒,喜贤乐事天下无。
为客留公驻斯须,精庖馔玉歌贯珠。
坐中宾客皆豪杰,凛凛清风生頬舌。
性情浩浩谈云云,不待酒味既凛冽。
逡巡行幕如风翻,二姝新出屏帏间。
一人捧心余故态,对客悄悄眉峰攅。
一人襜裾半云雾,仙袂应曲飘飘举。
解作阳闗意外声,旧人只把花卿数。
此宵嘉会世所稀,席上更览周侯诗。
雕金有格但闻说,不览新集那得知。
侠于周侯非甚旧,朋友十辈识公九。
此公惜别事如何,反复清篇还执手。
龙韬虎略何处藏,却向吟笔呈锋铓。
堪作太平祥瑞录,将军白首弄篇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相遇分别时又回到洛阳,在樵溪偶遇到的访客聊得开心。
互诉心声犹如万颗珍珠般珍贵,相知相谈直到太阳落山还意犹未尽。
作为武阳太守的山简,喜好游乐之事让天下羡慕。
为了留下客人,他请客人们共进佳肴,歌声婉转动听。
在座的宾客都是英雄豪杰,他们的话语如清风吹过脸颊和口舌。
他们的情感深厚,谈论的话题广泛,无须饮酒已感到愉悦。
宴会在幕布后如风起云涌,两位美人走出屏风。
一位佳人有心事, 对客人羞涩地皱起眉头; 另一位佳人裙袂飘扬,如仙子起舞。
她们用美妙的声音演唱《阳关三叠》之外的名曲,就如杜工部笔下的花儿一般优美。
这样美好的夜晚世间少有,再欣赏一下周侯的诗篇。
虽然听到过关于他的雕金之才,不读他的作品就不知其中奥妙。
我与周侯交情不深,但他的十个朋友中有九个认识他。
这位友人珍惜离别之情,他仔细读过诗篇并与我握手告别。
军事策略哪里去找寻,只能借吟诗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他的作品可以作为太平盛世的吉祥记录,白发将军也勤于诗篇创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洛阳:古邑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2. 樵溪曲:泛指隐士居所。
3. 高谈倾盖:指两人促膝交谈,互相理解非常深入。
4. 万珠玑:比喻说话生动有趣。
5. 崇朝:整个早晨。
6. 武阳:古代地名。
7. 山简: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8. 精庖馔玉:形容烹调技艺高超,食物精美。
9. 贯珠:歌声婉转,如贯珠。
10. 清风生颊舌:比喻谈论的内容高雅。
11. 云云:同“芸芸”,众多的样子。
12. 逡巡:徘徊,拖延。
13. 行幕:移动的帷幕。
14. 二姝:指两位美女。
15. 捧心:形容姿态优美。
16. 襜裾:指衣服的下摆。
17. 仙袂:神仙的衣袖。
18. 阳関:即“阳关三叠”,中国古代歌曲名。
19. 花卿:唐朝末年四川节度使。
20. 雕金:印刷精美的书籍。
21. 格:风格。
22. 新集:刚出版的书籍。
23. 非甚旧:关系不是很深。
24. 龙韬虎略:指军事策略。
25. 吟笔:写诗的笔触。
26. 呈锋铓:呈现锋芒。
27. 将军白首:指老将军。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赋公悦席上事送周如京》诗中,作者郑侠通过对一场文人聚会的描述,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首先描绘了与周如京在樵溪相遇的场景,两人相谈甚欢,即使时间短暂也不觉乏味。接着,作者提到了武阳太守山简,他乐于招待贤士,为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宴会中,宾客们都才智出众,谈论的话题广泛且富有哲理。席间还有两位女子表演,她们的歌声婉转动听,犹如仙子一般。而在这场难得的聚会中,诗人更是欣赏了周如京的诗作,为之赞叹不已。最后,作者提到自己与周如京虽然并不十分熟悉,但在朋友的介绍下已经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次别离之际,周如京多次朗诵自己的诗篇以表达惜别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场文人聚会,展现了作者对友谊、才华和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哲宗元祐年间,著名诗人郑侠创作了这首《赋公悦席上事送周如京》。这一时期,正值新党失势、旧党当政的政局转变期。作为曾经的官场中人,郑侠在长期的沉浮生涯中对时代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反思。他借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周如京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诗的创作时间正值哲宗即位初期,当时新旧党争激烈,改革派暂时失势。然而,郑侠在此前的政治生活中始终坚定地支持变法运动。因此,他的政治立场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边缘人物。这样的现实境遇使他对周如京的离京外放感同身受,也让他对国家的前途充满担忧。
在这一特殊时期,北宋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愈演愈烈。一方面,由王安石推动的新法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新旧两党的尖锐对立导致政治腐化严重。这使得郑侠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与此同时,他在士人之间广泛结交,探讨时局问题,抒发忧国忧民之心。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赋公悦席上事送周如京》一诗的时代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