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别云门

标题包含
别云门
回首云边更看松,风流王谢旧行踪。 不知谁继诸贤后,夜半来听六寺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似孙(1089年-1157年),字敏仲,号疏寮,浙江会稽人。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他生于北宋末年,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陆游、杨万里等文人墨客交游甚广。后来,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回头看那云雾飘渺的地方,还能看到过去的王导、谢安等风流人物留下的足迹。不知道在他们之后,又有谁能继承他们的遗志,半夜时分,听到六大寺庙的钟声,感受历史的回声。
去完善
释义
《别云门》:宋人高似孙的七言律诗。 1. 云门: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的灵隐寺前的一座山门,上有题诗曰“云门”。 2. 回首云边更看松:这句描绘诗人离开云门时回头看到的景象。云边表示云门所在的地理位置,这里用“回首”表达对云门的留恋之情;“更看松”则是对周围环境景色的描述,松树具有坚韧不屈的品质,用来象征对文人操守的坚持。 3. 风流王谢旧行踪:这句是诗人对古代文人墨客风流雅致的追忆。“王谢”指的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王氏和陈氏,他们中的许多文人在此游历并留下了足迹。 4. 不知谁继诸贤后:诗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古代才子的敬仰之情以及担心无人能够继承他们的遗志和才华。 5. 夜半来听六寺钟:这句描绘了诗人深夜聆听附近六个寺庙钟声的场景。这个场景传达了诗人内心孤独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首句“回首云边更看松”是诗人回顾过去的视角,借云门之景表达出诗人的回望之情。“风流王谢旧行踪”则暗示了昔日风流人物的逝去以及诗人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敬仰和怀念。 接下来的“不知谁继诸贤后”是诗人对今日是否有人继承先贤遗志的疑问,寓含着对当前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夜半来听六寺钟”表现了诗人在这份期待中的心境,以深夜聆听钟声的形象展现出诗人内心深沉而又充满思考的状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云门》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藏书家高似孙所作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段时间里,高似孙在朝廷担任要职,曾任校书郎、秘书省正字等职。然而,他在官场上的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遭到贬谪。 当时正值南宋中期,金兵入侵,国土分裂,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似孙对国家的现状感到痛心疾首,也对个人命运感慨万分。在离开云门的时候,他写下了这首饱含离愁别绪的诗篇。 在诗中,高似孙通过对云门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他用“碧峰”“黄叶”等景物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用“雁群”“江水”等意象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这些情感在诗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离别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