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
运行元化不参差,四极中华共一时。正气才随灰律变,
不信风光疾于箭,年来年去变霜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物演化并无纷乱差异,四面八方的中国共享着同一时刻。正义之气紧随着四季更替而变化,自然之美速度并未迅疾如箭。年复一年地度过时光,白发悄然布满两鬓。
去完善
释义
1. "运行元化":指自然规律在四季间运行,万物生长变化。
2. "四极":四方,这里指全国各地。
3. "中华":中国。
4. "灰律":古代把音阶分为十二律,黄钟、太簇等十二个乐律的总称。灰是古代定音的一种工具。
5. "风光":风景,景致。
6. "疾于箭":形容时光飞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的景色和诗人对时间的感慨。首联“运行元化不参差,四极中华共一时”描述的是大自然规律有条不紊的运行,无论身处何地,都在同一时刻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其中,“元化”指的是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四极”指代中国各地。
颔联“正气才随灰律变,不信风光疾于箭”意味着正直、正义的风气随着季节更替而发生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并非瞬间完成,就如同灰律一样逐渐演变。诗人通过比喻强调变化的渐进性,表达了事物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观点。
颈联“年来年去变霜髭”是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在岁月流逝中,他的头发逐渐变白,象征着时光荏苒、生命无常。这一联中,诗人用“霜髭”代指白发,以表现生命的短暂和岁月的痕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春》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公元865年左右,这是唐朝末期的一个时代。在这段时间里,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
在个人层面,方干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仕途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生活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慨。然而,尽管生活中充满了挫折和困境,方干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历史背景方面,唐末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政治上,宦官专权、官僚腐败等问题严重;经济上,由于长期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农业经济遭受重创,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方干的这首《早春》正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