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阴云不见日,何处有秋天。
今夕复何夕,青山满檐前。
况是中秋夜,玩月不知眠。
杯盘同胜友,此事记年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乌云遮住了太阳,哪里才能找到秋天的气息?今晚是什么日子?青翠的山峦已经爬满了屋檐。更何况今天是中秋节的夜晚,赏月让人忘记了睡眠。与好友共享美食,这样的场景年年都值得记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阴云不见日:形容天气阴沉,看不见太阳。
2. 何处有秋天:表示天空阴沉,看不清秋天的景象。
3. 今夕复何夕:指现在是什么日子。
4. 青山满檐前:形容房屋前面的风景。
5. 况是中秋夜:更何况今天是中秋节的夜晚。
6. 玩月不知眠:欣赏着月亮忘记了睡觉。
7. 杯盘同胜友:与好友们一起举杯庆祝。
8. 此事记年年:每年都记录下这个美好的时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中秋》诗描绘了诗人身处的一个阴天中秋节夜。阴云蔽日、无法看见秋天的景物,突显出环境的晦暗。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提到在这样一个黯淡的中秋夜晚,他和朋友们围坐在屋檐下共赏明月,共度良辰美景。“杯盘同胜友”一句展现出与朋友一同品酒赏月的喜悦,而“此事记年年”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这一美好时刻的珍视和期盼,希望能年年都能有这样的佳节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是南宋诗人张九成的作品。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1179年,正值宋金对峙时期。此时,南宋偏安江南,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与和平的争议此起彼伏。
诗人张九成在这一年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转折。他因直言进谏被贬谪至广东潮州,远离故土、亲朋,身处江湖之远。然而,正是这段经历,让诗人深刻体会到了百姓的苦难和战争的残酷,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中秋节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张九成通过咏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亲友的深深眷恋。同时,他还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希望和平早日到来,人们能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