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洁堂五日
故国天中节,吾侪日暮年。
愁心菖歜苦,悲绪彩丝牵。
叠雪虚唐赐,薰风绝舜弦。
穷山饤越果,醉摘尚凄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国家里,我们这些人在黄昏的岁月里度过。
我们的心情如同苦艾一般惆怅,我们的思绪被五彩斑斓的丝线所牵绊。
唐玄宗赐予的雪花纷飞的景象已不再,舜帝弹奏的音乐也已经消失在了风中。
在遥远的山里,我们摆放着越国的水果,品尝着它,心中依然感到悲伤。
去完善
释义
1. 故国:指诗人故乡所在的国度,此处指南宋。
2. 天中节:即端午节。
3. 吾侪:我们这些人。
4. 日暮年:比喻晚年。
5. 愁心:忧愁的心情。
6. 菖歜(chāng chù):古代端午节常食用的香草。
7. 悲绪:悲伤的情思。
8. 彩丝:指端午节时用来辟邪的五彩丝线。
9. 叠雪:指白絮般的柳絮。
10. 虚唐赐:指唐玄宗时期宫廷音乐盛极一时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11. 薰风:初夏吹拂的和风。
12. 舜弦:相传舜曾弹奏五弦琴,此处代指古乐。
13. 穷山:偏远之山。
14. 饤(dìng):堆砌,摆放。
15. 越果:即越地的水果,此处泛指各种水果。
16. 醉摘:醉酒后随意采摘。
17. 凄然:形容悲伤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故国天中节,吾侪日暮年”,借端午节的意象表现诗人对国家故土和人生的感叹。“天中节”即端午节,古人认为这一天太阳运行到天空的中心位置,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吾侪日暮年”,暗示诗人和他的同伴都已年岁渐高,人生进入黄昏阶段。这里通过对比,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和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颔联“愁心菖歜苦,悲绪彩丝牵”,写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悲痛。“菖歜苦”指端午时节采摘的菖蒲、苦瓜等苦味植物,用以表达诗人内心忧愁的情绪。“彩丝牵”则指的是古代习俗中,人们在端午节用彩色丝线制作成各种饰品,寓意驱邪避疫。在这里,诗人借用这一象征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之情。
颈联“叠雪虚唐赐,薰风绝舜弦”,运用典故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和对当今时局的忧虑。“叠雪”暗指唐朝时期繁荣的景象,而“虚唐赐”则意味着这种景象如今已经不复存在。“薰风”指夏天和暖的风,“舜弦”代指音乐。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出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关切。
尾联“穷山饤越果,醉摘尚凄然”,描绘了诗人在贫困生活中的无奈与感慨。“穷山”指的是贫瘠的山野,“饤越果”则是采摘当地的野生水果。尽管生活困顿,但诗人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然而这份热情却难以掩盖他内心的悲凉之感。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生活的忧虑及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洁堂五日》是南宋诗人马廷鸾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44年,即南宋理宗嘉熙四年。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已经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蒙古帝国不断南下侵扰,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马廷鸾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也颇有些坎坷。他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青年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进入仕途。然而,在官场上,他因为正直敢言,多次遭到贬谪。他曾担任江西制置使、兵部侍郎等职,但都在任期内因直言上谏而触怒权贵,被贬至地方任职。这一时期的马廷鸾,虽然身居高位,却深感朝廷的腐败和国家的危机,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在这首诗中,马廷鸾以“洁堂五日”为题,表达了对节操的坚守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在诗中写到:“独抱贞心在,那知岁月遒。”表明了自己坚持正义,不怕挫折的决心。同时,他也感叹道:“是非自千古,得失乃一毫。”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功过难定的感慨。这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马廷鸾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