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
月出皎兮,皓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皓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皓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月高悬,清辉遍洒大地,那思念的人儿仿佛笼罩在一片光芒之中,光彩夺目。她的身姿宛若弱柳扶风,却使我心中涌起深深的哀伤。
去完善
释义
燎:光彩照人;\
夭绍:形容女子体态轻盈优美;\
惨:悲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月光为引子,通过对“皓人”的描写,将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和双声叠韵,例如“皎兮”“僚兮”“窈纠”等,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每一章都以“月出”开头,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既突出了时间的推移,又深化了情感的积累。
从整体来看,前三句写景与人物,最后一句则直抒胸臆,点明主题——因思念而产生的忧愁。随着章节的推进,情感逐渐加深,由最初的悄然惆怅到后来的深沉悲痛,层层递进,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深切的眷恋与无法释怀的相思之苦。整首诗意境空灵,情真意切,堪称《诗经》中爱情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月出》一诗具体创作时间已不可考,但其深情的抒发和对月光下美人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此诗以月色为背景,借月之明净、高远来衬托美人之美,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相思之情。在两汉时期,这样的主题常见于民间歌谣之中,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