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正因为它不与万物相争,所以也就不会招致过错和怨恨。
去完善
释义
夫唯:正因为;不争:不争夺;无尤:没有过失或怨咎。
去完善
赏析
本章开篇以“上善若水”为核心意象,将水的柔顺、谦下、滋养万物却不争功的特点,作为人生修养的典范。随后具体展开,从居住、心态、交往、言语、治理、办事到行动七个方面,描绘了具备“上善”品质的人应当如何立身处世。最后归结到“不争”,点明这种无私无我的态度能够让人免于过失和矛盾。
整体而言,这段文字结构严谨,层层递进,既具哲理性又富实践指导意义。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道”具象化为水的形象,使读者更易理解并产生共鸣。同时,语言简洁凝练,每一句都蕴含深远的道理,充分展现了老子思想的智慧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段文字出自《老子》第八章,相传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所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此章以水喻道,阐述了“上善若水”的核心理念。当时正值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家争鸣。老子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水性,感悟到至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名利,谦下自处,这正是道的体现。这种思想既是对当时社会争名逐利风气的反思,也是对理想人格和治国之道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