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标题包含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皙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中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去完善
释义
莫春:暮春;沂:沂水;舞雩:祭天求雨的高台。false
去完善
赏析
这段文字展现了孔子师生间生动的对话场景。子路的豪爽直率、冉有的谦逊务实、公西华的谨小慎微、曾皙的淡泊洒脱,都在对话中得到充分体现。孔子对子路的轻率哂笑,对曾皙的赞叹认同,反映了他对礼乐治国理想的追求。文中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将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曾皙描绘的那幅暮春郊游图,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正契合了孔子所向往的"礼乐"治世的理想状态。整段文字层次分明,人物形象鲜明,是《论语》中难得的文学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此篇出自《论语·先进》,虽非传统意义上的诗词,却蕴含深刻的哲理与诗意。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孔子周游列国后返回鲁国,与其弟子们探讨人生志向。此时的孔子已近晚年,面对理想难以实现的现实,他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内心的安宁与社会的和谐。通过四位弟子的不同回答,展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而孔子独赞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闲适之境,则体现了儒家对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