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昼寝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孔子又说:“起初我对待他人,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待他人,听到他说的话却要观察他的行为。因为宰予这件事,我改变了态度。”
去完善
释义
宰予:孔子的弟子,名予,字子我;昼寝:白天睡觉;朽木:腐烂的木头;雕:雕刻;粪土之墙:用脏土垒成的墙;圬:粉刷;诛:责备。
去完善
赏析
这段文字虽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开篇通过对宰予昼寝的批评,孔子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懒散行为的不满。“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形象地说明了无用之物难以加工修饰的道理,同时也暗喻宰予的懈怠令人失望。后半部分则从个人经验出发,阐述了孔子思想的转变。他从最初的轻信转向审慎的观察,体现了圣人不断反思和调整的智慧。整段文字语言简练,逻辑清晰,既展现了孔子对弟子的严格要求,也揭示了他对人性洞察的深刻理解。这种由具体事件引发普遍道理的叙述方式,使得文章兼具教育意义和文学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段文字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记录了孔子对弟子宰予昼寝这一行为的批评与感慨。当时正值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而孔子以复兴周礼、教化人心为己任。宰予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天资聪颖却性情懒散。某日,他白天睡觉被孔子发现,孔子因此感叹“朽木不可雕也”,认为宰予如同腐烂的木材和污秽的墙壁一般难以成就大器。更深层次上,这不仅是针对宰予个人的训诫,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次升华:从单纯相信言语到注重言行一致的转变。此段虽简短,却折射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