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亭
打围行蚁时时战,触纸痴蝇日日钻。
有客云山深处卧,静中回向此心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生活的道路上时常会遭遇挑战,遇到难题时也要坚持攻克。有人在这喧闹世界里寻找宁静,从安静中找到内心的力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打围行蚁时时战:打围是指古代君王狩猎时的一种阵型,这里比喻蚂蚁的群居习性;行蚁则指正在行走的蚂蚁。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蚂蚁群居生活时的动态。
2. 触纸痴蝇日日钻:触纸指的是苍蝇接触到纸张的行为;痴蝇是苍蝇的一种别称,在这里取其形象生动之意。这句话描述了苍蝇在纸张上爬行的情景。
3. 有客云山深处卧: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在云山间隐居的生活状态。云山意为云雾缭绕的山峦,这里象征一种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环境;卧则表示闲适地生活。
4. 静中回向此心观:静中表示心境平和宁静的状态;回向则指回顾过去的经历并反思自己的内心感受;此心观是对内心世界的观察与体悟。整句诗意味着在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静观亭》,是一首描绘个人心灵世界和客观环境相互影响的作品。诗人以蚂蚁的战争和苍蝇的钻营为喻,展现出世人的纷扰忙碌。“打围行蚁时时战”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奋斗,争夺自己的生存空间;“触纸痴蝇日日钻”则刻画了那些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孜孜以求的人物形象。
然而,尽管外部世界纷繁复杂,诗人却能保持心灵的宁静,他选择在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云山深处隐居。在这里,诗人抛开了世俗的烦恼,专心致志地思考自己的内心。“有客云山深处卧”表现了诗人在这种状态下悠然自得的心境,而“静中回向此心观”则表达了诗人通过静观内心,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静观亭》是南宋诗人陈岩于庆元二年(1196年)创作的。当时,他寓居四明(今浙江宁波)静观亭,写下这首诗以抒怀。
陈岩生活在南宋中期,当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金兵屡屡南下侵扰,国家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陈岩曾任官职,但因主张抗金而被排挤,一生郁郁不得志。他长期在地方担任小吏,内心壮志难酬,对现实深感不满。
在庆元年间,南宋朝廷权臣当道,秦桧的余党仍然把持朝政。然而,陈岩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选择在静观亭寄情山水,借咏物言志来宣泄内心的忧虑和对国事的关切。在这首《静观亭》诗中,他以菊自喻,表达了坚守节操、不屈从流俗的品质和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