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虎头岩

标题包含
虎头岩
下视眈眈猛若神,世方重利反轻身。 纵教是虎真非石,藜藿来寻亦有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下视眈眈:"下视"指向下看;"眈眈"形容眼睛注视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老虎的凶猛神情。 2. 世方:当时的世界或社会。 3. 重利:看重利益。 4. 反轻身:轻视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5. 纵教是虎:即使真的是虎,即比喻即使是猛虎。 6. 真非石:并非石头,意味着有生命的东西。 7. 藜藿:指藜藿等野菜,泛指贫苦人家。 8. 来寻:来这里找寻,寻找虎头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虎头岩》,诗人陈岩以虎头岩为题,表达了世人只注重利益而轻视生命的现象的讽刺。在诗中,陈岩描述了虎头岩下一群猛虎的眼神,以“下视眈眈猛若神”来形容它们凶狠的形象。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指出世人过分追求名利而忽视了自身价值,这正好与虎头岩下的虎群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诗人对世俗风气的批评。 接下来两句“纵教是虎真非石,藜藿来寻亦有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表示,尽管这些虎群是真实的猛兽而非石头所化,但总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它们。这里的“藜藿来寻”意指为了追求某种目的而不惜冒险,揭示了社会上人们盲目追求利益的荒谬现象。 总的来说,陈岩在这首诗中以虎头岩为载体,通过对虎群的描绘和对世人价值观的批判,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关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虎头岩》是唐代诗人陈岩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作。这首诗描绘了虎头岩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在诗中,陈岩通过对虎头岩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个时代,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抒发理想的重要载体。陈岩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 在创作《虎头岩》时,陈岩正值中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对自然界的感悟也更加深刻。在这段时间里,他曾多次游历名山大川,领略了各种各样的自然风光。这些经历使他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也为他创作《虎头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唐朝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也对陈岩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也日益增强。陈岩作为一位有志向的文人,他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这种家国情怀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