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
远天明月出,照此谁家楼。上有罗衣裳,凉风吹不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空中的明月升起,照亮了这座高楼。楼上的人身着华丽的衣裳,凉风轻轻吹拂,不愿离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2. 远天明月:指远方的天空升起的明亮的月亮。
3. 照此谁家楼:指月光照耀在这座楼上。
4. 罗衣裳:轻软精美的衣服,这里借指华丽的楼阁。
5. 不休:不停息,这里指风吹不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遥远天空中的明月的向往和渴望。首句“远天明月出,照此谁家楼”,描述了月亮升起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紧接着,“上有罗衣裳,凉风吹不休”,通过对楼上衣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楼》是唐代诗人于武陵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此时的唐朝已经进入盛唐时期,国泰民安,经济文化繁荣。
于武陵在青年时期,曾有过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这使得他对自然界的景色有着深厚的感悟。然而在他的人生后期,因为种种原因,他逐渐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歌开始展现出一种孤独、惆怅的情怀。
与此同时,天宝年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当时的政治局面也较为复杂。一方面,唐玄宗在位期间,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另一方面,由于朝政的腐败以及宦官、权臣的权力斗争,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也是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于武陵选择隐居生活,避开了世俗纷扰,用诗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感悟。而《高楼》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高楼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