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洛中晴望

标题包含
洛中晴望
九陌尽风尘,嚣嚣昼复昏。古今人不断,南北路长存。 叶落上阳树,草衰金谷园。乱鸦归未已,残日半前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繁华的大街上,尘土飞扬,白昼与黄昏相互交替。古往今来,人们络绎不绝,南北之路永远存在。树叶凋落在古老的树上,花草枯萎在金谷园中。群鸦纷飞,尚未归巢,太阳即将落山,洒在前窗留下半个光辉。
去完善
释义
《洛中晴望》是唐代诗人于武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洛中:洛阳的别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2. 九陌:泛指繁华的大街。九陌原指古代洛阳城内的九条大路。 3. 尽风尘:到处都是风尘仆仆的景象。这里指道路上的尘土飞扬。 4. 嚣嚣:喧哗吵闹的声音。这里形容城市里的喧闹景象。 5. 昼复昏:白天与黑夜交替。这里的“昏”表示日落时分。 6. 上阳树:指上阳宫的树木。上阳宫位于洛阳北部,是唐朝皇宫的一部分。 7. 金谷园:西晋石崇在洛阳建造的一座豪华园林,后来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8. 乱鸦:指的是乱飞的乌鸦。 9. 前轩:前廊或前厅,这里是说诗人所在的房屋。
去完善
赏析
《洛中晴望》是唐代诗人于武陵的作品,描绘了洛阳城中繁华的景象和岁月的沧桑。诗人在诗歌中以洛中的繁华景象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首联“九陌尽风尘,嚣嚣昼复昏”展现了洛阳城中的喧嚣景象,尘土飞扬、昼夜不分;颔联“古今人不断,南北路长存”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长河,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洛阳城依然屹立不倒;颈联“叶落上阳树,草衰金谷园”描绘了洛阳城中的古迹,上阳宫的树叶凋落,金谷园的草色衰败,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尾联“乱鸦归未已,残日半前轩”则以乱鸦归巢和夕阳西下的景象,象征人生终有尽头,繁华终将落幕。整首诗通过洛阳城的繁华与衰败,揭示了历史与人生的无常,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洛中晴望》是于武陵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朝天宝年间,大约在公元746年至756年之间。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但内部已经开始出现矛盾和危机。 于武陵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文学才华,他的诗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志,多次被贬谪。在他创作《洛中晴望》的时期,他正在洛阳担任一个低级别的官职,心情郁郁寡欢。 这个时期的洛阳是唐朝的东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然而,由于社会矛盾的激化,这些繁华的背后也隐藏着深深的忧虑。于武陵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洛阳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担忧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