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山行
江草暖初绿,雁行皆北飞。异乡那久客,野鸟尚思归。
十载过如梦,素心应已违。行行家渐远,更苦得书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田野里的青草刚刚现出绿意,大雁们正向北飞去。身处异地的人如我这般长久滞留在外,就连鸟儿都渴望回到家乡。
十年的光阴如同一场梦,我的心性恐怕已经有所背离。渐行渐远的家仿佛变得遥远起来,更痛苦的是,收到亲人的书信也越来越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早春山行:描述早春时山中景色和旅人生活的诗歌。
2. 于武陵:唐朝诗人,本名于季友,字武陵。
3. 江草暖初绿:春天到来时,江边草地逐渐变绿。
4. 雁行皆北飞:指大雁向北飞行,一般是大雁南飞过冬后的春季。
5. 异乡:他乡,不是自己的故乡。
6. 那久客:指长久在异乡生活的人。
7. 野鸟尚思归:比喻离家之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 十载过如梦:形容时间过得快,就像梦一样。
9. 素心:纯真无邪的心地。
10. 行行家渐远:形容离家越来越远。
11. 更苦得书稀:书信往来减少,使人倍感孤独。
去完善
赏析
《早春山行》描绘了初春时节,江水回暖,大雁北飞的场景。诗人以“异乡”和“野鸟”做对比,体现了漂泊他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接下来通过“十载过如梦”一句表达时光流逝,初心难守的心境。最后两句则是通过离家越来越远以及与家乡音信渐少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春山行》是宋代诗人于武陵创作的一首描绘早春景色的五言绝句。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960-1127年间的宋初,此时正值五代十国战乱之后,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经济、文化开始复苏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于武陵作为一位隐逸诗人,他的人生际遇主要体现在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摒弃。他常常在山野间漫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这首《早春山行》中,于武陵通过对早春山行的描绘,表达了他在宁静的山林之间寻找到的自由与宁静,以及对美好自然风光的热爱。这种情感与他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隐逸诗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