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孤云

标题包含
孤云
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 洛浦少高树,长安无旧山。裴回不可驻,漠漠又空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北相隔数千里,心中却有云彩般的宁静。借着风力离开海面,伴随明月来到人间。洛水之滨少有高大的树木,长安城已无往日的山丘。徘徊流连难以驻足,寂寥空旷之中再次回到虚空。
去完善
释义
《孤云》:唐代诗人于武陵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1. 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如同在南北各万里之外飘荡的孤云,虽然孤独,但内心仍然保持宁静与悠闲。 2. 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这两句描绘了孤云随风飘离大海,伴随明月来到人间的情景,寓意着诗人孤独的心境和渴望寄托的情感。 3. 洛浦少高树,长安无旧山:洛浦,指的是洛阳附近的洛水之滨;长安,即唐代国都长安。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意为在这两个地方都没有可以依靠的高树和旧山,表达出诗人在异地他乡的无依无靠之感。 4. 裴回不可驻,漠漠又空还:裴回,形容徘徊不定;漠漠,指迷茫的状态。这两句意味着诗人虽然在异地寻找寄托,但最终仍无法驻足,只能带着失望的心情迷茫地回到原来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孤云》描绘了孤云悠然飘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心境的闲适和对自由的渴望。首联“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写出了孤云的广阔空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从容;颔联“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则描绘了孤云随风飘荡,伴随月色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颈联“洛浦少高树,长安无旧山”则表现了孤云飘渺不定,没有固定的归宿,暗含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无常的感慨;尾联“裴回不可驻,漠漠又空还”则揭示了孤云最终消失在茫茫天际,再次强调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孤云》是南宋诗人于武陵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左右。在这一年里,诗人的生活并不平静。他的家乡湖南地区遭遇旱灾,庄稼歉收,百姓生活困苦。作为地方官,他不仅要负责救济灾民,还要应付朝廷的监察官员,这使得他心力交瘁。此外,他与家人、朋友的联系也受到了限制,内心孤独感油然而生。 在这个特殊时期,于武陵关注时事,关心民生,将个人的哀愁寄托于诗歌之中。他的作品展示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间疾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他的这首《孤云》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孤独的白云,诗人传达出自己身处困境时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