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天上月

标题包含
天上月
春冰一片净无瑕,万里清光遍海涯。 欲与常娥移桂树,月中先合种梅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冰洁净无暇,万里的月光照耀着天涯海角。 想要和嫦娥一起移动桂花树,在月亮上先种植梅花。
去完善
释义
1. 春冰一片净无瑕:这里的"春冰"指的是春季晚上的月亮,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也体现了月亮的洁净。 2. 万里清光遍海涯:这句描写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海涯"代表大海的边缘,象征着广阔的世界。 3. 欲与常娥移桂树:这里的"常娥"是指古代神话中的嫦娥,"桂树"是传说中嫦娥在月球上的居所。这句表达的是诗人渴望帮助嫦娥移动桂树的愿望。 4. 月中先合种梅花:这里"梅花"是一种象征坚韧不屈的花卉,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月亮上种植梅花的意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月亮为题材,描绘了春天的夜空下,那如冰般纯洁明亮的月亮,其光芒照亮了整个海面,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诗人通过月亮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春冰一片净无瑕”,以春冰来形容月亮的明亮和洁净,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晶莹剔透。这里的“春冰”不仅指春天里的冰,还暗示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第二句“万里清光遍海涯”,描述了月亮的光辉洒满整个海面,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清凉与宁静。这里的“万里清光”象征着一种广博的胸怀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欲与常娥移桂树”,诗人想象着自己能与嫦娥一起移栽桂树,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神秘向往和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末句“月中先合种梅花”,诗人设想在月亮上种下梅花,寓意着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上月》刘翰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世纪,也就是晚唐五代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刘翰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了时代的离乱和人生的无奈。 晚唐五代时期,由于朝廷的腐败和藩镇的割据,使得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而刘翰本人也深受战乱之苦,他曾多次流离失所,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天上月》,表达了他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乱的不堪忍受之情。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普遍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他们崇尚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因此刘翰的诗歌中也表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感。这种情感在他的《天上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