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乌鸦的喧闹已经散去,只剩下一座空寂的玉石屏风。秋天凉爽的风吹过,宛如一把扇子轻轻拂过。醒来时,秋天的声音已经消失无踪,只有满地的梧桐叶在月光下闪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乱鸦:乌鸦群飞的样子。
2. 玉屏:指精美的屏风或玉制的屏风,此处可以理解为远方。
3. 屏空:屏幕后面空空如也,这里表示鸦群已散去。
4. 一枕:形容睡眠的舒适和安稳。
5. 新凉:初秋带来的凉爽感觉。
6. 扇风:指微风轻拂,给人带来清凉的感觉。
7. 秋声:秋天的声音,通常用来描述风声、落叶声等自然界的声响。
8. 无觅处:找不到的地方。
9. 梧叶:梧桐树叶。
10. 月明:月光明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首先,“乱鸦啼散玉屏空”一句通过乌鸦的叫声描绘出秋天来临的景象。接下来,“一枕新凉一扇风”表达了诗人一觉醒来,感受到秋天的凉爽。最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两句则进一步表现了秋天的宁静和萧瑟。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一种宁静、萧瑟的情绪,展现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和自然景色的敏锐感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秋日》是唐代诗人刘翰的一首咏秋诗。此诗作于公元815年,正值唐宪宗元和十年。这一年对刘翰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他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他离开了繁华的长安城,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地区,这对他的心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他在这一时期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的治理,这使得他的诗歌主题更加深刻,具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唐朝在元和年间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然而,此时的宫廷内部却充满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在这种背景下,刘翰的诗歌创作显得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他用《立秋日》这首诗歌描绘了秋天的到来,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