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飞云阁

标题包含
题飞云阁
一笑归来春尚寒,小梅飘尽雪初残。 迟迟更待梨花月,醉倚飞云十二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笑了笑,春天回来的时候还有些寒冷,梅花飘落,雪刚开始消融。慢慢等待梨花开放和月亮升起,喝得微醺,靠着飞云阁的十二根栏杆。
去完善
释义
"飞云阁":古阁名,位于中国某地,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归来春尚寒":指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还很寒冷。 "小梅飘尽雪初残":梅花飘落在地,雪还未完全消融的景象。 "迟迟更待梨花月":慢慢地等待梨花盛开时月亮升起的时刻。 "飞云十二栏":指飞云阁的十二个栏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一笑”开篇,奠定了全诗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春尚寒”和“小梅飘尽雪初残”两句描绘了春天乍暖还寒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接下来,诗人写道:“迟迟更待梨花月”,表达了期待梨花开放的心情。这里的“迟迟”一词既体现了春天的脚步缓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期盼。而“梨花月”则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为全诗增添了一丝诗意。 最后,诗人用“醉倚飞云十二栏”作为结尾,展现了他洒脱不羁的性格。在这里,“飞云阁”似乎成为了诗人的精神寄托,表达了他在春暖花开之际,渴望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飞云阁》刘翰:“飞阁凌霄起,迢遥接太空。不知虚空中,举翮摇玲珑。”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刘翰之手,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南宋初年。在那时,国家动荡不安,北方领土沦陷,江南地区也屡遭战火侵扰,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主题。 刘翰,作为南宋初年的文人墨客之一,他的诗作自然深受时代影响。《题飞云阁》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以及对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在飞云阁的景致中,他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希望能够实现“举翮摇玲珑”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描绘了飞云阁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无尽的想象。然而,在现实世界,诗人身处的社会危机、家国破碎的现实使他倍感无奈。尽管如此,他仍坚持寄寓希望于未来,表达了文人在艰苦岁月中的坚韧品质和乐观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