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平乐

标题包含
清平乐
萋萋芳草。 怨得王孙老。 瘦损腰围罗带小。 长是锦书来少。 玉箫吹落梅花。 晓寒犹透轻纱。 惊起半屏幽梦,小窗淡月啼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繁茂的绿草一望无际。 只恨这王孙公子老去。 曾经的婀娜细腰,如今只剩下了小小的罗带。 总是期待着来信却等来的太少。 玉箫吹散了梅花,无声无息。 清晨的寒冷穿过薄薄的轻纱。 惊醒了一半的梦,窗外淡淡的月光映照着树梢上的乌鸦。
去完善
释义
1. 萋萋:形容草长得繁密的样子。 2. 王孙:封建社会对贵族公子的尊称。这里指离愁之人。 3. 瘦损:消瘦,减弱。 4. 腰围:衣服的腰身部分,借指人的身体。 5. 罗带:丝织腰带,常用于诗文中象征情爱。 6. 长是:常常是,总是。 7. 锦书:古时将书信称为“锦字”或“锦书”。 8. 玉箫:用玉制成的箫,也指箫声。 9. 梅花:此处代指春天。 10. 晓寒:早晨的寒冷。 11. 幽梦:深沉的梦。 12. 小窗:指窗户狭小。 13. 淡月:月色淡薄。 14. 啼鸦:鸟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清平乐》是宋代词人刘翰的作品,以表达相思之情为主题。上阕通过对草地的描绘,抒发了孤独与期待的心情,以及对远方的思念;下阕则描述了清晨的景象,以及被鸟儿的叫声惊醒的梦境,传达了孤独、焦虑和无奈的情感。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邃,展现了词人对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平乐·蔷薇谢后作》是南宋词人刘翰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约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间段里,刘翰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建立,但当时的政治局势依然严峻。金兵屡屡南下侵扰,而南宋朝廷则采取偏安一隅的政策,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刘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观察到了蔷薇谢后的自然景象,以此抒发了内心的忧虑和无奈。在词中,他用“落叶西风”来形容当时国家的衰败景象,用“蔷薇谢后”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此外,他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