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晚呈范石湖

标题包含
春晚呈范石湖
风日萧萧两鬓华,倦寻银笔赋余霞。 五更枕上无情雨,三月风前薄命花。 春困有时因病酒,客怀何日不思家。 年来事事心情懒,惟有归耕策最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日的风儿萧瑟,双鬓已经染上了风霜,我疲倦地寻找着毛笔书写晚霞的诗句。在五更的枕头上聆听无情的雨滴声,感叹三月春风中的薄命之花。春天里,困乏有时会因病态的酒意而产生,客居他乡的人什么时候不会想念家乡呢?近年来各种事情都让人感到懒散,唯有回乡耕种的政策最让人感到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风日萧萧:形容春天的日子风声和阳光交织在一起。 2. 银笔:古代传说用银笔写文章可以驱邪。这里代指文笔。 3. 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是黎明时分。 4. 薄命花:生命短暂的鲜花,这里比喻人的命运。 5. 病酒:饮酒过量导致的身体不适。 6. 思家:想念家乡和亲人。 7. 归耕策:农耕的诀窍,这里表示回归田园生活。
去完善
赏析
《春晚呈范石湖》刘翰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象和表达诗人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描述风、日、银笔、无情雨、薄命花等元素,传达出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心情,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晚呈范石湖》刘翰这首古诗的完成时间是南宋末年,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段时间对于刘翰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外患频仍,刘翰作为文人志士,对此深感忧虑。 与此同时,刘翰的人生际遇也不尽如人意。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始终未能得到官职。这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一方面,由于北方金朝的入侵,南宋朝廷被迫南迁,导致南北文化交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兴起,民间文化开始发展。这使得刘翰的作品既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