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种梅

标题包含
种梅
凄凉池馆欲栖鸦,采笔无心赋落霞。 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个相当优美的翻译:"荒凉的古宅边,乌鸦欲栖息,诗人失去了创作的灵感,无法描绘出那美丽的晚霞。令人忧伤的是,昔日辉煌的院落已日渐破败,为了寻找内心的安宁,诗人决定亲自在月下种植梅花。"
去完善
释义
1. 种梅:种植梅花。 2. 刘翰:字丹甫,宋代诗人,浙江金华人。 3. 池馆:指水池边的建筑。 4. 栖鸦:栖息的乌鸦。 5. 采笔:毛笔。 6. 无心:没有心情。 7. 赋:作诗。 8. 落霞:傍晚时分的晚霞。 9. 惆怅:忧虑或失望的情绪。 10. 后庭风味:指宫廷里的生活。 11. 薄:少,淡薄。 12. 明月:明亮的月光。 13. 种:种植。
去完善
赏析
《种梅》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翰在荒凉寂寞的环境中,以“采笔无心赋落霞”展现出自己的孤独和无奈。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以“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传递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困境,为自己开辟出一片明媚的天地。整首诗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坚韧品质和高尚情操,令人感慨万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种梅》是南宋诗人刘翰的一首描绘梅花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7年至1279年的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权偏安江南、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极为尖锐的历史时期。 在刘翰生活的时代,中原地区正遭受着金兵的侵略,国破家亡的痛苦让文人墨客们对国家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同时,由于社会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寻求变革。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使他们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刘翰本人是一位怀才不遇的文人,他才华横溢,却一生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失意的心情使得他在诗中对梅花寄托了深厚的情感。他以梅花自喻,赞美其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品质,实际上也是表达了自己不屈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