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团扇题诗春又晚。
小梦惊残,碧草池塘满。
一曲银钩帘半卷。
绿窗睡足莺声软。
瘦损衣围罗带减。
前度风流,陡觉心情懒。
谁品新腔拈翠管。
画楼吹彻江南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词。春天的夜晚,诗人拿起团扇在池塘边写诗,春天的气息让诗人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随着春天到来,绿色开始在窗户周围蔓延,鸟儿在窗外歌唱。然而诗人却感到身体消瘦,衣服变宽,内心感到疲惫。最后,诗人拿出翠管,演奏出一首新曲子,表达出对春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团扇题诗:古代文人墨客常用团扇题诗,这里的"团扇"指的是扇面。
2. 银钩:指窗帘,这里代指窗户。
3. 绿窗:绿色纱窗,这里泛指窗户。
4. 瘦损衣围罗带减:形容人因消瘦而导致衣服变宽,需要重新系紧腰带。
5. 前度风流:指过去的美好时光。
6. 陡觉心情懒:突然觉得心情变得懒散。
7. 谁品新腔拈翠管:谁用翠竹制成的笛子演奏新曲调。
8. 画楼:华丽的楼房。
9. 吹彻:吹奏完毕。
10. 江南怨:江南地区的哀怨之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慵懒、怀人感伤的词作。上阕以团扇题诗开篇,暗示春天的迟暮,接着描绘了梦境惊醒后的场景:碧草池塘,莺声婉转。下阕则刻画了主人公的心情变化:消瘦、疲惫,难以重拾往日的风流。最后两句更是以画楼吹彻的笛声,营造出一种深深的哀愁。整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幽寂、深沉的氛围,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蝶恋花》是南宋诗人刘翰的一首词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是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的南宋时期。这一阶段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
刘翰在当时的地位不高,但他却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表现出深深的关切。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涉及时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在《蝶恋花》一词中,他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笔触,生动描绘了南宋百姓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悲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
此外,刘翰所处的时代正值宋金对抗时期,国家的分裂和民族的压迫使他在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