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
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城郭须来贡,河隍亦顺流。
亚夫高垒静,充国大田秋。当奋燕然笔,铭功向陇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神仙般的郎官辅佐筹划,朝廷商议宠爱元勋诸侯。城市和村庄都需要朝贡,河道湖泊也要顺应水流。
亚夫的高墙要平静,赵充国的田野生机勃勃。应当奋力使用燕然山碑那样的文笔,铭记功勋朝向陇头。
去完善
释义
1. 仙郎:指张郎中,因其任官之职(郎中)如神仙般超脱凡俗,故有此称。
2. 佐氏:辅佐皇族之意,这里指在朝中辅佐皇帝。
3. 元侯:古代封给功臣的爵位,这里借指皇帝。
4. 城郭:泛指城市。
5. 须来贡:比喻各地争相朝贡于朝廷。
6. 河隍:即黄河、湟水一带地区,这里代指中国西北地区。
7. 顺流:顺应民情。
8. 亚夫高垒静:以周亚夫坚守阵地、安稳无事的故事比喻凤翔府的安定局面。
9. 充国大田秋:借赵充国屯田练兵的故事寓意在凤翔府开展农战并举的策略。
10. 燕然笔:指记录功绩的文字或书籍,这里指的是碑铭等记载功勋的形式。
11. 陇头:位于甘肃境内,这里借指凤翔府地理位置偏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张郎中在南省担任副使,奉命前往凤翔府任职的场景。首联“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描述了张郎中的高贵地位以及他在朝廷中的重要角色。接着的“城郭须来贡,河隍亦顺流”说明了作为副使的职责所在,即协调各方,保证物资顺畅流通。
颔联“亚夫高垒静,充国大田秋”则通过古代名将周亚夫和赵充国的例子,暗示张郎中将像他们一样,镇守边疆,保境安民。尾联“当奋燕然笔,铭功向陇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张郎中的期许,希望他能勇敢奋战,建立不朽功勋,并将这些事迹刻于石碑之上,流传后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是唐朝诗人羊士谔在贞元十三年(797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羊士谔以深沉的感情描绘了好友张郎中离开长安前往凤翔府担任幕僚的场景。
羊士谔,唐代著名诗人,因官至奉礼郎,故世称“羊奉礼”。羊士谔在贞元年间(785-805年)进士及第后,先后任监察御史、库部员外郎等职。他性格豪爽,与时任朝廷要员的张弘靖关系甚好,这首诗即是为张郎中即将离开长安奔赴凤翔府而创作的。
此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唐德宗时代,尽管战乱已平,但国家局势仍不稳定。皇帝为充实国力,选拔了一批年轻有才干的文臣武将出任地方官吏。张郎中此次离开京城,正是受命去辅佐新任凤翔府尹治理一方。诗人以殷切之情寄语友人,愿他一路顺风,成就一番事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