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
晚滩如雪起沙鸥,咫尺姑苏亦胜游。
逸势泻归沧海远,冷声分作太湖秋。
葑田几处连僧寺,橘岸谁家对驿楼。
鲁望不存无可语,片帆中夜渡清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江边沙滩犹如白雪般亮堂,栖息在其中的沙鸥翻飞而起。虽然与苏州近在咫尺,但在这里游览也别有一番风味。
江河浩渺,奔流着归去的激情;水面微凉,倒映出秋天的宁静。蜿蜒的水域、广阔的田野,其间有寺庙和稻田交错相连,两岸的橘子树挂满果实,映衬着江边的驿站。
如今,诗人张祜已不在世间,无人可诉说心事,只能乘着夜色中一叶小舟,悠然地渡过清澈的水流,享受这片天地间的宁静。
去完善
释义
《吴江》:这是一首描述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词,作者是北宋诗人孙何。
1. 吴江:现在的江苏苏州吴江区。
2. 晚滩如雪起沙鸥:形容傍晚时分,江边的沙滩如同白雪一样洁白,一群群沙鸥在水边起飞。
3.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4. 姑苏:古代苏州的别称,这里指代苏州城。
5. 胜游:愉快的游览。
6. 逸势:水流疾速的样子。
7. 泻归: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8. 沧海:大海,这里指江河。
9. 冷声:指河水潺潺的声音。
10. 太湖:位于江苏省与浙江省之间的湖泊。
11. 葑田:即水下种植作物的土地。
12. 连僧寺:靠近寺庙的地方。
13. 橘岸:种满橘子的岸边。
14. 对驿楼:面对着驿站的楼房。
15. 鲁望:唐朝文人陆龟蒙的字,他擅长描绘江南田园风光,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吴江的诗句。
16. 片帆:一艘船。
17. 中夜:半夜。
18. 清流:清澈的水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吴江的美丽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联通过描述晚滩、沙鸥等景象,展现了吴江的宁静之美;颔联则以“逸势泻归沧海远”和“冷声分作太湖秋”来比喻吴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颈联则通过对“葑田几处连僧寺,橘岸谁家对驿楼”的描绘,表现了吴江的繁荣与寂静;尾联则以“鲁望不存无可语,片帆中夜渡清流”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吴江的热爱。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江》这首诗创作于北宋初期,诗的作者是孙何。
在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此时,社会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繁荣景象。而苏州作为江南的经济重镇和文化中心,自然成了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在这个背景下,孙何写下了描绘吴江美景的《吴江》一诗。
孙何当时生活在繁华的苏州,他一生仕途顺利,历任州郡长官。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因此,他在诗中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吴江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的热切期盼。
总之,《吴江》这首诗是在北宋初年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展现了孙何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在观察社会现实时所表现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