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病中
千官簪笏俨成行,春逐銮舆出建章。
丹凤案明分曙色,绛纱袍暖起天香。
旌旗影里陈方物,金石声中举寿觞。
可惜龙墀立班处,刘生独自卧清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官员排列整齐,跟随皇上的鸾车来到了建章宫。在明亮的朝堂上,晨露仿佛和晨曦共舞,红色的朝服温暖如香,散发出君王的庄重。旗帜映衬下的贡品琳琅满目,钟磬之声庄重而洪亮,祝愿皇帝长寿。可惜这华丽的朝堂,无法再看到那曾经的贤士刘生在石阶旁独自静思的身影了。
去完善
释义
《正旦病中》孙何 注释:
1. 簪笏:古代官员的饰物,用来比喻官员;
2. 俨成行:形容官员整齐排列;
3. 春逐銮舆:春天随着皇帝的车驾一同到来;
4. 建章:汉代宫殿名,这里代指皇宫;
5. 丹凤案:宫廷中的案几,因上有凤凰图案而得名;
6. 明分曙色:曙光分明,意指早晨;
7. 绛纱袍:皇帝所穿的红色袍子;
8. 天香:指皇宫中的香气;
9. 旌旗影里:在军旗的影子下;
10. 陈方物:展示各地的特产;
11. 金石声:钟声和磬声,这里指宫廷中的音乐;
12. 寿觞:祝寿的酒杯;
13. 龙墀:皇帝的殿堂;
14. 刘生:指作者自己;
15. 清漳:地名,位于今河北邯郸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新年伊始,举行朝会,百官整齐列队,气氛庄严肃穆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展现了皇家的宏伟壮观。诗歌首联写千官簪笏,春逐銮舆,展现出皇宫的繁华与尊贵;颔联通过“丹凤案”和“绛纱袍”两个细节,表现出皇家威严与高贵;颈联则从“旌旗影里”和“金石声中”进一步展现朝廷的庄严与肃穆;尾联则笔锋一转,写到作者因病不能参加朝会,只能独自一人卧在清漳之畔,为这壮丽的景象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整首诗韵律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正旦病中》是北宋著名文人孙何在病榻上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7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朝建国之初,社会局势相对稳定,文学领域开始繁荣。
孙何,河南人,他的家世显赫,年少时就以文采斐然而闻名于世。然而在他一生中,命运多舛,曾任知府、通判等职,多次被贬谪。在诗中提到的“正旦”,是指农历新年元旦,此时孙何在病中度过新年,心情颇为沉重。
在这一时期,与孙何同时代的文人还有苏轼、王安石等人,他们同样有着丰富的经历和卓越的才情。这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传统为孙何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也使他成为了北宋文学家中的重要人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