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把酒歌唱太平年,小吏不再敲门。
贤明的君王和正直的大臣,人们彼此礼让,纠纷很少。
三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九年的粮食储备,粮仓装得满满的。
老年人不需负担重物。
雨水滋润着庄稼,五谷丰收。
战马被牵去施肥。
贵族们都关爱百姓,选拔贤能者。
养育百姓如同父亲兄弟一般。
违反礼仪法律的,根据情节受到相应处罚。
路上没有遗失的东西,没有人拾取。
监狱里空空如也,冬天的节日也不会中断。
人们都能安享长寿。
恩泽扩展到花草树木和昆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对酒:以诗的形式劝谏饮酒。
2. 太平时:指社会和谐安宁的时期。
3. 吏不呼门:官吏不用敲门就会有人应门。
4. 王者:君主。
5. 贤且明:贤能又聪明。
6. 宰相:中国古代辅佐皇帝的最高行政官员。
7. 股肱:大腿和上臂,这里比喻得力助手。
8. 咸礼让:大家都遵循礼让的原则。
9. 民无所争讼:百姓之间没有纷争诉讼。
10. 三年耕有九年储:耕作三年可以储备九年的粮食。
11. 斑白不负载:老人不必负担重物。
12. 雨泽如此:雨量充足,寓意风调雨顺。
13. 百谷用成:各种谷物都能丰收。
14.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将闲置的良马用来为田地施肥。
15. 爵公侯伯子男:根据爵位封赏诸侯。
16. 咸爱其民:都关爱自己的子民。
17. 以黜陟幽明:依据德行升迁或贬谪官员。
18. 子养有若父与兄:对待子女如同对待父亲兄长一般关爱。
19.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违反礼法和法规的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20. 路无拾遗之私:路上不会遗失东西,寓意治安良好。
21. 囹圄空虚:监狱里空无一人,意味着无人犯罪。
22. 冬节不断:冬至等节日不会中断,强调国家重视节庆。
23.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年长的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直至自然离世。
24.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君主的好政使万物受益。

去完善
赏析
《对酒》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诗中提及了君王贤明、官员忠诚、百姓和睦相处的社会风貌。诗人强调了这个时代土地肥沃,农业丰收,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这种理想化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和抱负,希望人们能够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全诗节奏欢快,富有韵律感,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在形式上,这首诗采用了民歌的形式,语言质朴,易于传唱,使得诗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对酒》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作于东汉末年,具体时间为公元196年左右。这一时期,曹操刚刚收编了荆州和扬州的部分领土,结束了多年的战乱,使得中原地区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景象。
在人生际遇方面,曹操在年轻时曾因举荐孝廉而步入仕途,历任郎官、县令等职位。后来,他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东汉末年的杰出将领。在与各诸侯的争战中,曹操屡建战功,逐渐成为天下公认的豪杰。然而,长期的征战也让曹操感到疲惫,因此在闲暇之余,他常常以诗歌抒发胸臆,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酒的热爱。
在时代背景方面,东汉末年是一个政治腐朽、民生疾苦的时期。战乱频仍,民众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试图通过改革来恢复社会秩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希望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