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真是幸运至极啊,我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去完善
释义
星汉:银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开篇点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直接交代了地点与目的,为全诗奠定了宏大的基调。接下来四句描绘眼前景致,从动态的海水到静态的山岛,再到生机盎然的植被,最后聚焦于秋风卷起的惊涛骇浪,层次分明,动静结合,将大海的雄浑壮阔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四句由实景转入虚境,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日月星辰纳入大海之中,赋予大海包容宇宙的磅礴气象。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不仅拓展了画面的空间感,更凸显了大海的博大深邃。
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激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整首诗融写景、抒情、言志于一体,语言质朴却意境恢弘,充分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的豪迈气概和政治抱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率军北征乌桓途中创作的。这首古体诗展现出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的豪情壮志和广阔胸怀。
当时正值公元207年,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群雄割据,而曹操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逐渐崭露头角。为了巩固北方边境,消除乌桓对中原的威胁,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出征。在这次征途之中,他感悟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类力量的伟大,于是挥笔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观沧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立志统一中国、平定乱世、实现和平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在当时战乱时代的忧虑和困惑。通过描绘大海的波澜壮阔和宇宙的广袤无垠,诗人抒发了自身对人生价值和理想境界的独特见解。因此,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的双重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