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山从不嫌弃自己的高度,大海也从不嫌弃自己的深度。正如周公那样礼待贤才,甚至在用餐时多次停下接待宾客,如此方能让天下人心悦诚服,归附于他。
去完善
释义
周公吐哺:典故出自《史记》,形容周公礼贤下士,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迎接贤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开篇便以“对酒当歌”点明主题,借酒兴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转瞬即逝,因而流露出强烈的忧患意识。然而,这种忧愁并非消极的哀叹,而是转化为对贤才的渴望与追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化用《诗经》名句,表达了对贤士的深切思念;“呦呦鹿鸣”则进一步渲染出宾主欢聚的理想画面。
下半部分情感逐渐升华,“明明如月”一句将诗人的忧思推向高潮,表明其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焦虑。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描写,则暗喻贤才尚未找到归宿,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最后两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宏大的气魄收束全篇,不仅展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更彰显了他对统一事业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既有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又有家国情怀的宏大寄托,堪称建安文学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已过知天命之年。赤壁之战的失利让这位乱世枭雄更加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他以诗歌抒发内心对贤才的渴望与求而不得的惆怅。此诗作于宴饮之际,借酒浇愁之时,既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更有对招揽英才、成就统一大业的迫切愿望。诗中化用《诗经》典故,展现出一代雄主的博大胸襟与深沉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