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门行·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寒。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乡村各有差异,河北地区严寒刺骨。
河水结冰漂浮,舟船行驶艰难。
耕种的利器插不进土地,杂草丛生、深邃幽暗。
河流枯竭无水流动,冰层坚固到可以行走。
儒雅之士生活困窘,勇士们轻视争议。
心中常常叹息抱怨,忧郁悲伤不断。
幸运的是,高歌以此表达我的志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2. 流澌:流动着的冰块。
3. 漂:指漂浮的冰凌。
4. 锥不入地:形容土地坚硬。
5. 蘴藾:古代用作固沙的植物,这里指代沙地。
6. 水竭:河水干涸。
7. 勇侠:勇敢豪爽的人。
8. 轻非:轻视不当的行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步出夏门行·土不同》是曹操在北方寒冷冬天时的感慨之作。诗歌的前几句描绘了河朔地区隆冬严寒的气候,流动的冰块阻塞河道,给舟船行驶带来了困难。接着又描述了土地冻结,农具无法耕种的场景,表现了当时的困境。在这种环境下,有人选择逃避现实,隐居山林;有的人虽贫困却仍勇敢地面对生活。诗人感慨万分,发出了“心常叹怨,戚戚多悲”的哀鸣。而最后一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达了对生活的一种豁达态度。整首诗展现了诗人于恶劣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步出夏门行·土不同》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创作的词牌名作品。此词创作于东汉末年,即公元190年左右,正值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的时期。
在当时,曹操致力于巩固中央政权,安定百姓生活,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试图重振朝纲。然而,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曹操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焦虑。
在这首词中,曹操通过对自然界山川风物的描绘,表达了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的思想感情。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家重新恢复繁荣昌盛,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