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丘衙推
仙都高处掩柴扉,人世闻名见者稀。
诗逸不拘凡对属,易穷皆达圣玄微。
偶携童穉离青嶂,便被君侯换白衣。
任醉宾筵莫深隐,绮罗丝竹胜渔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神仙居住的高处在远山深处,与世隔绝,很少有人能见到它。那些诗中的飘逸和奔放,并不需要常规的对照,却能轻易地展现出圣贤们的深邃思想。偶尔带着孩子们离开青山翠嶂,便会受到达官贵人的款待。尽情享受宴会吧,不必隐居,华丽的丝竹胜过那渔夫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仙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指丘衙推所隐居的高雅境地。
2. 柴扉:用柴草编成的门,形容简陋的房屋。
3. 对属:写文章时的一种技巧,通过对比和联结来表达思想感情。
4. 易穷:在易经中探索宇宙自然的规律。
5. 圣玄微:圣人的智慧和精妙之处。
6. 童穉:年幼的孩子。
7. 青嶂:青山。
8. 白衣:古代士人的穿着,这里可能指换了官职。
9. 深隐:躲藏起来。
10. 绮罗丝竹:华美的服饰和优美的音乐,形容繁华的生活。
11. 渔矶:渔民捕鱼的地方,象征简朴的田园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赠丘衙推》是一首表达作者与丘衙推交情的诗篇,首联描述了他们在远离尘嚣的仙境般的居住环境中的交往;颔联则赞扬了丘衙推的才情横溢,诗风豪放不羁,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颈联写他们偶然间离开青山翠谷,却意外地被丘衙推接济;尾联则劝说丘衙推不要过于沉醉于隐居生活,应勇敢地面对世俗,享受美好的时光。全诗表现出了深厚的朋友情谊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丘衙推》这首诗是晚唐诗人张蠙的作品。据历史记载,此诗大约创作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前一年)。此时,晚唐政治腐败,战乱频发,民不聊生。诗人张蠙曾先后任郡掾、县令等职,但因不满朝政离乱,辞官回乡,从此归隐山林,以诗为伴。
诗中的“丘衙推”是诗人朋友的尊称,他具备高尚的品行和正直的操守,这与诗人本身的志向和价值观相符。张蠙在诗中将这位朋友视为知己,表达了他们共同在动乱时代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