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儿二首 其二
举子三朝寿一壶,百年歌好笑掀须。
厌兵已识天公意,不忍回头更指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百岁考生祝酒时,笑声愉悦白发飘。
战争厌恶显天意,不必指责他人错。
去完善
释义
1. "举子三朝":指新生的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即洗儿日。这里代指新生儿。
2. "寿一壶":祝愿长寿的用语,"一壶"是虚数,意为一次祝贺。
3. "百年歌":歌词,这里借指唱颂百岁的歌曲。
4. "笑掀须":形容高兴得笑出声来,甚至笑到胡子翻飞。
5. "厌兵":厌恶战争。
6. "天公意":上天的意愿。
7. "不忍回头":不愿回头看向过去的事。
8. "更指渠":表示更加关注眼前之事。这里的"渠"通"他",指其他人或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通过孩子的出生来感叹人生的无常和无奈,同时也表达出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在诗中,“举子三朝寿一壶”指的是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三天举行庆祝活动,这象征着新的生命的诞生,也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而“百年歌好笑掀须”则是对这个新生命未来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在欢笑中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然而,“厌兵已识天公意,不忍回头更指渠”则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期盼,他认为战争是违背天意的,他希望人们能够停止战争,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和和平。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新生儿的祝愿和对战争的厌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洗儿二首·其二》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朱松所作的诗歌。朱松,号乔年,因年少时勤奋好学,成绩突出,于高宗绍兴年间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然而,他的官运并不亨通,历任太学录、博士、著作佐郎等职,却屡遭排挤。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渡后的乾道年间,这个时期宋金和议虽成,但国土分裂的现实仍然让朱松忧国忧民,痛感国家衰弱、民生疾苦。他虽任职地方官,仍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事。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正是这样一幅衰败的景象:外患侵扰不断,国家内战频发,百姓生活困苦。此时的朱松心情沉重,在感叹命运多舛的同时,也寄予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