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子规
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
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沈。
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
肠断楚词归不得,劒门迢遰蜀江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载幽魂化作鸟,恒常追随悲风吹过远处的树林。
忧愁的血液滴落在花朵上,春天的美好因此消逝,月光下,花瓣在波浪中飘荡,寒冷的光芒随之沉没。
凝聚成了塞外风雪中的泪水,惊醒红楼梦中心灵的震撼。
断肠离别的楚辞无法回归,剑门关的遥远和蜀江的深沉。
去完善
释义
1. 子规:鸟名,即杜鹃鸟,又叫杜宇,相传为古蜀国君主望帝杜宇之魂所化。
2. 千年冤魄:指望帝杜宇之魂,他在位时,国家灭亡,他化作杜鹃鸟,声声啼血。
3. 禽:这里指杜鹃鸟。
4. 逐:跟从、跟随。
5. 悲风:指杜鹃鸟的叫声凄惨,令人生悲。
6. 叫远林:在远处树林中鸣叫。
7. 愁血滴花:形容杜鹃鸟的叫声凄厉,好像把心中的忧愁和痛苦都化为血泪滴在花朵上。
8. 春艳死:春天的花儿在听到这种声音后都失去了艳丽。
9. 冷光沈:月光在波浪间忽明忽暗地闪烁。
10. 紫塞:长城,因泥土涂红而得名,又泛指边塞。
11. 风前泪:在风吹过时流下的眼泪。
12. 红楼梦里心:这里指的是《红楼梦》一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的心,他被杜鹃鸟的叫声惊醒。
13. 肠断:非常悲伤。
14. 楚词:古代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此处指屈原的诗篇。
15. 剑门:四川的一座山,是古代的关隘。
16. 迢遰:遥远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子规的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子规的形象和声音,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感慨。开篇两句“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以千年的冤魂化为鸟儿,永远伴随着悲伤的风声在遥远的森林中啼鸣,形象地描绘了子规的生活环境和特性。紧接着的两句“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沈”,描述了子规的啼哭声使得春花凋谢,月明时却只能在飘荡的波浪间沉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悲痛之情。
接下来的“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则是对子规啼哭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它凝结成了紫塞(长城)前的眼泪,惊醒了多少红楼中的梦境。这两句既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怀,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最后两句“肠断楚词归不得,劒门迢遰蜀江深”,则是诗人以屈原自比,表达了无法回归故土的悲痛,以及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全诗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子规》是宋代文学家蔡京创作的一首描绘子规鸟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子规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从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作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即金兵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此后,南宋建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战火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其次,在这一历史时期,蔡京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任北宋朝的高官,但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海南。后来,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蔡京回到汴京,然而此时故土已沦丧,家园破碎。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如《咏子规》等。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北宋末年,朝廷腐败,内外矛盾激化,导致金兵南下,中原沦陷。南宋初年,虽然建立了新的政权,但北方国土仍未收复,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感到担忧,因此,他们的文学作品往往流露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