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饶仲信静镜

标题包含
赠饶仲信静镜
干不一动,静专动直。 坤不一静,静翕动辟。 艮不一止,动静以时。 本体如是,偏主则非。 惟学初机,贵以静入。 以至终养,贵以静习。 本体既然,动静一如。 乾坤合德,无二无余。 心为天君,尊无伦比。 圣贤言心,初无论拟。 心比于镜,佛说云然。 镜虽有光,孰拟心天。 镜光则死,心光则活。 活则不滞,死则不豁。 佛法寂灭,匪干匪坤。 若复本心,非彼能昏。 人以欲动,非动之性。 所以贵静,自动自静。 其道光明,无物可并。 惟省尽伦,是为全人。 眼高四海,至此乃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行动不息,守静专一; 坤地不变,静和动开。 山处不止,动静有时。 本位如此,偏爱则谬。 唯学问初始,贵在沉静领悟。 从起点至终点,贵在平静实践。 本位原本如斯,动静如一。 乾坤同心同德,并无差别。 心是上天之君主,至高无上。 圣贤谈论人心,从未进行比拟。 心如明镜,佛家如是说。 镜子虽有光亮,无法比拟人心之光明。 镜光静止,心光充满活力。 有活力则不会停滞,无活力则不会开朗。 佛法教导我们内心寂静,并非与乾坤相关。 只要恢复真心,无人能使其昏暗。 人被欲望驱动,而非出于天性。 因此重视沉静,因为自主自愿才有平静。 其道理光明正大,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 只要尽到本分,就能成为完全的人。 眼界高于四海,这才是真正的修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赠饶仲信静镜》:这是一首赞美静境的诗歌,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现象来阐述心境的重要性。本诗主旨在于劝诫人们要保持心境的宁静,不被外物所扰,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2. 包恢: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曾任礼部尚书等职,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3. 乾:古指天,也代表阳刚、主动性的一面。 4. 坤:古指地,也代表阴柔、被动性的一面。 5. 艮:古指山,也代表静止、坚定。 6. 乾不一动,静专动直:这句话意味着天道自然有动有静,而保持专注可以使动变得更直接、更有力量。 7. 坤不一静,静翕动辟:这句话意味着地道自然也有动有静,保持平静能使动变得更开敞、更广阔。 8. 本体如是,偏主则非:这句意味着事物的本质是动静结合,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是不正确的。 9. 以至终养,贵以静习:这两句表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保持宁静的心境。 10. 心为天君,尊无伦比:这里的“天君”指的是君主,“尊无伦比”表示心的重要性无可比拟。 11. 心比于镜,佛说云然:这句将心与镜子作比较,认为心就像一面镜子,能映照出万物。 12. 镜光则死,心光则活:这里的“镜光”指的是镜子反射的光,而“心光”则指人心中的智慧之光。诗人认为,只有心中的智慧之光才能使人真正活起来。 13. 佛法寂灭,匪干匪坤:这句表示佛法的核心是让人达到心灵的寂静,这与乾坤之道并无直接关系。 14. 人以欲动,非动之性:这句提醒人们,内心的欲望往往会使我们失去平静,但这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天性。 15. 惟省尽伦,是为全人:最后两句表示,只有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尽善尽美,才能成为完美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赠饶仲信静镜》这首诗将“静”作为学问与修养的关键,诗中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法阐述了心静的重要性以及动静如一的哲学观念。诗人借镜喻心,强调心为天君,尊贵无比;用佛法阐明内心光明的真理,意味着摒弃欲望,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谐。以此诗传递一种生活态度:追求精神的宁静、行事光明磊落、时刻自我反省,以期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崇高境界的全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饶仲信静镜》这首古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包恢(1159-1234)所作。此诗创作于公元1206年,正值南宋末年。在这一年里,包恢担任湖广总督一职,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当时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权更迭频繁,国家局势岌岌可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包恢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他认识到,在这动荡不安的世道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净尤为重要。因此,他在《赠饶仲信静镜》这首诗中,通过赞美饶仲信的品格和才华,表达了对于淡泊名利、坚守信念的人生哲学的理解。同时,也希望借此诗唤起更多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出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