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田居即事四首 其一
草堂聊藉竹为门,花坞从将槿作垣。长日鸟啼红药尽,夕阳人坐绿阴繁。愁多非为逢时歉,住久应知隔世喧。赖有青山如旧故,年年相对两忘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竹帘内,简陋草堂作为门户,那周围的花坞用木槿当作了围墙。白日里,鸟儿在红花丛中鸣叫,待到夕阳落下,人们则在绿树浓荫下聚集交谈。虽然忧伤之情无法消散,却并不是因为时间带来的失望;长久居住在这里,可以听到远离尘世的喧嚣。幸运的是,这山间的景色依旧如旧,我们每年的相视无言也是一种宁静吧。
去完善
释义
1. 藉:这里是依托的意思,即草堂的门是竹子做的。
2. 坞:本指四面高中央低的谷地,这里指的是种满花的地方。
3. 从将:字面意思是顺从安排,实际上是将种植花朵作为垣墙。
4. 长日:连续多日,即天气长久的意思。
5. 红药:芍药花,这里用红药来形容鸟啼的场景。
6. 住久:长时间居住在此地。
7. 喧:吵闹的声音,这里用来描述外面的世界。
8. 青山如旧故:比喻家乡的山水依然如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先,诗人用“草堂聊藉竹为门,花坞从将槿作垣”描绘了自己的住所环境,通过竹林和槿花来构建一个静谧的田园空间。接下来,诗人在“长日鸟啼红药尽,夕阳人坐绿阴繁”中展示了夏日傍晚的自然景象,鸟儿在红色的药草上啼鸣,太阳即将落山,人们坐在绿色的树荫下乘凉,这样的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诗人还通过“愁多非为逢时歉,住久应知隔世喧”表达了自己虽然生活中有些许忧愁,但在这幽静的环境中远离尘世喧嚣,内心也得以安宁。最后,诗人借“赖有青山如旧故,年年相对两忘言”表达了与自然相融的意境,他感激大自然赋予的美景,并与青山相互陪伴,忘却尘世的烦恼。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嘉靖年间,时局动荡,江南水乡的富饶使得众多文人墨客远离战乱纷扰,寓居于田园之中。作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蒋山卿在此般时代背景下创作了《夏日田居即事四首 其一》。
这首诗诞生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蒋山卿正值盛年,正是江南文脉昌盛、文化繁荣的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宁,文人雅士倾向于纵情山水、寄情诗文,江南水乡成为了许多文人的向往之地。
这首诗中描述了夏日乡村的景象,展现了蒋山卿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在他所处的时期,明朝中叶的社会较为稳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市民生活也逐渐繁荣起来。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将笔墨倾注于描绘农村风景和生活场景,以及那些充满哲理和隐喻的诗句。
蒋山卿以其独特的视角,运用田园诗的形式,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乡土风俗的热爱。他在诗中呈现出的那种宁静美好的生活场景,无疑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理想化的诉求,也是对江南水乡生活的一种赞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