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四首 其三
蔷薇露染玉肌香,疏影寒光照野塘。
长使诗人动幽兴,不妨桃李鬭春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蔷薇露水滋润着如玉般的肌肤,散发出淡淡香气;稀疏的树影和寒冷的月光映照在野外的池塘上。这美景总让诗人们心生宁静之情,也不妨碍桃花和李花争艳,展现春天的美丽妆容。
去完善
释义
《梅花四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谢薖创作的一首咏梅诗。以下是对该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蔷薇露:指蔷薇花上的露水。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香气。
2. 玉肌:指梅花的洁白花瓣。
3. 疏影:指梅花的稀疏枝影。
4. 野塘:野外的小池塘。
5. 诗人:指创作诗歌的人,即诗人自己。
6. 幽兴: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7. 不妨:表示没有妨碍,可以。
8.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这里用来与梅花作对比。
9. 春粧:春天的妆扮,这里比喻春天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独特之美。首先,诗中用“蔷薇露”来渲染梅花的香气,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清新脱俗的香气扑面而来。接着,以“疏影寒光”来形容梅花在月色下的影子,给人以寒冷而明亮的视觉体验。同时,诗人还借梅花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即面对春天的美好景象,人们会产生深深的哀愁之情。最后,诗人表示,虽然梅花与桃李的花期相近,但并不妨碍它们各自展示自己的美丽,这也象征着尽管人生短暂,但人们依然应该努力展现自己的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四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谢薖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7年至1194年之间,也就是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动荡的时期,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政治局势不稳。
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诗人谢薖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在青年时期曾怀有报国之志,但在现实面前却屡屡碰壁。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失败,未能实现从政的愿望。后来,他在故乡福建武夷山过着隐逸的生活,以诗为伴,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情怀。
在这段时间里,谢薖对梅花情有独钟,写下了多首赞美梅花的诗篇。《梅花四首 其三》便是其中的一首。在这首诗中,他以梅花的品质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格,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却依然坚守信念的决心。同时,他也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