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
戊午七月阴气寒,重云低湿天漫漫。
高檐流泻下檐溢,旅人愁绝居人冤。
市井滂沱岂足计,老农涕泣犹辛酸。
两年巨川舟楫乱,田莱风过生微澜。
会稽涌溢鉴湖水,黄岩移徙陶家山。
积骸荒沟如敝屣,余生骨立皮肤乾。
秋来黄云蔽满野,瘦妻弱稚期朝餐。
谁知造化不可料,恩加鱼鳖嬉禾田。
日光弗睹动逾月,瓦鸣昼夜愁珊珊。
安得长梯扫氛翳,云汉万里清光还。
腐儒抚事泥灾变,频搔白首空{上髟下满}{上髟下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戊午年七月寒气袭人,乌云密布,阴雨连绵。雨水从屋檐滴落,使得旅客忧心忡忡,居民叫苦连天。倾盆大雨难计其数,农民们泪如雨下,满面愁容。两年的洪水使得河流泛滥,农田饱受风雨侵袭,生机渺茫。
会稽地区积水成患,鉴湖湖水泛滥。黄岩地区的田地被淹没,人们搬迁至附近的陶家山。无数尸骸散落荒野,犹如被人遗弃的破鞋。幸存者瘦骨嶙峋,皮肤干燥脱屑。秋天来临,黄云笼罩四野,饥饿的妻子和孩子翘首以盼早餐。
谁能想到,大自然的变化无常会给鱼类和鳖带来欢乐,它们在禾苗间嬉戏。然而,阳光难以照射大地,暴雨连日不息,房屋瓦片上的声音日夜催人泪下。何时才能架起长梯扫清阴霾,让万里无云的清澈天空重现人间?
作为一名书生,我感叹世事变迁,无法抵抗灾难的发生,只能苦苦寻求答案,无奈地度过每一天。
去完善
释义
1. 戊午:干支纪年法中的“戊午”年,具体年份需要查看相关的历史记载以确定具体的年份。
2. 重云:浓重的云层。
3. 低湿:指天空中云层低且湿润。
4. 天漫漫:天气阴沉的样子。
5. 高檐:高处的屋檐。
6. 下檐溢:指雨水从较低的屋檐处流淌出来。
7. 旅人:在外旅行的人,这里指出行的人。
8. 居人:在家乡居住的人,这里指留在家中的人。
9. 市廛滂沱:指城市中的街道被雨水淹没。
10. 岂足计:即不足计,不值得考虑。
11. 老农:农村的老人。
12. 涕泣:哭泣。
13. 酸辛:悲伤痛苦。
14. 两年:连续两年的意思。
15. 舟楫:船只。
16. 田莱:田地。
17. 微澜:轻微的波浪,这里指农田受到轻微的水淹。
18. 会稽:古地名,位于今中国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19. 鉴湖:位于今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境内的湖泊。
20. 黄岩:古地名,位于今中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一带。
21. 陶家山:位于今中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陶家山。
22. 积骸:堆积的尸骨。
23. 荒沟:荒废的水沟。
24. 敝屣:破旧的鞋子,比喻毫无价值的东西。
25. 余生:幸存下来的人。
26. 骨立:形容消瘦的样子。
27. 皮肤乾:皮肤干燥。
28. 黄云:黄色的云彩,这里指秋天里的云彩。
29. 蔽满:遮蔽满布。
30. 瘦妻:瘦弱的妻子。
31. 弱稚:年幼的孩子。
32. 期朝餐:期待早晨的饭食。
33. 谁知:有谁知道。
34.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与变化。
35. 恩加:施恩给予。
36. 鱼鳖:鱼类和水生爬行动物。
37. 嬉:玩耍。
38. 禾田:稻田。
39. 日光弗睹:阳光无法照射到。
40. 动逾月: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
41. 瓦鸣:风吹过屋顶时,瓦片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
42. 愁珊珊:形容忧愁的情绪。
43. 安得:如何才能得到。
44. 长梯:很长的梯子。
45. 扫氛翳:扫除阴霾之气。
46. 云汉:天河,这里指天空。
47. 清光:清澈的光线。
48. 还:恢复。
49. 腐儒: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含有贬义,这里是作者自嘲的说法。
50. 抚事:回顾往事。
51. 泥灾变:把灾难归咎于天命。
52. 频搔白首:频繁地搔挠头上的白发,形容烦恼的样子。
53. {上髟下满}{上髟下满}:这两个字是作者故意颠倒使用的,用来表示“满{上髟下满}”的意思,意为忧虑满怀。
去完善
赏析
《秋雨叹》是南宋诗人游九言创作的一首借景抒怀的诗歌。本诗通过描绘阴雨连绵、洪水泛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虑。同时,诗人以秋风中哭泣的鱼鳖作比,讽刺了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存的关切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雨叹》是南宋诗人游九言于乾道二年(1166年)创作的。当时南渡已50多年,金兵依然威胁南宋国土安全。
游九言身处乱世,却始终坚持儒家信念,关心国家大局。在“靖康之变”后,他主动肩负起复兴民族文化的使命,积极收集古籍文献,整理文化遗产。在他精心耕耘下,南宋文化逐渐恢复生机。然而世事无常,长期的战乱与动荡导致民生疾苦,家国飘零。面对此种困境,他亦无法摆脱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在这首《秋雨叹》中,游九言通过描绘连绵不绝的秋雨景象,倾诉了内心的忧虑之情。诗句中的“悲落叶、愁滋草”表达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而“岁云莫、人何在?”则传达出他对国事的深深担忧。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充分展示了游九言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崇高品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