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招诸公于敝园为角黍之会独尧夫不至因成小诗奉呈用资一笑
药饵从来多客至,人情大抵见荣观。
戴崇贪赴安昌会,必为东田不足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药物常常引来了众多的客人,而人们大多在显耀的场所相见。戴崇为了满足自己对安昌会的渴望,必定会觉得东田的地方不够欢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角黍:即粽子。古代端午节吃的食品。
2.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川先生,北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3. 尧夫:张载的别号。
4. 安昌会:指西汉汉成帝时的安昌侯刘歆。刘歆贪图权势,投靠王莽,后来被王莽杀害。这里用来比喻戴崇贪图荣华富贵。
5. 东田:指陶渊明的故居。陶渊明曾做过彭泽令,后因不愿阿附权贵而辞官回乡。这里用来比喻陶渊明的清高和独立。
去完善
赏析
该诗选自北宋名臣、诗人文彦博的一首名为《端午日招诸公于敝园为角黍之会独尧夫不至因成小诗奉呈用资一笑》的诗篇。这首诗的主旨是邀请朋友们一起欢度端午节,但由于某些原因,有人未能参加。这里简要分析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
首句“药饵从来多客至”,以药饵比喻节日庆典,形象地描绘出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热闹景象。第二句“人情大抵见荣观”,通过揭示人的共性,表达出人们对这种活动的喜爱和期待。第三句“戴崇贪赴安昌会”,用了古代戴崇的典故,描述了当时无法赶来聚会的朋友情况。第四句“必为东田不足欢”则表达了诗人的遗憾,惋惜不能和大家共享欢乐时光。
这首诗善于运用寓言、历史典故,表达了人们在节日里渴望团聚的愿望,同时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抒发了对未能前来朋友的遗憾之情,令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人际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诗名为《端午日招诸公于敝园为角黍之会独尧夫不至因成小诗奉呈用资一笑》,作者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彦博。本诗创作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056年端午节。当时文彦博邀请诸多文人墨客至家中,共度佳节,却唯独少了著名学者尹洙。在端午节这天,角黍(即粽子)是重要的节日食品,亲友之间互相赠送以表示敬意和亲情。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文彦博正担任着北宋的尚书令一职,处于权力的中心。他积极推行新法,提倡廉政,为国为民尽心尽力。然而与此同时,他与当朝宰相王拱辰政见不合,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权力斗争。为了缓和矛盾,文彦博选择了与各方文人交流的方式,通过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政治理想。
在此背景下,本诗传达了文彦博对尹洙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在权力斗争中保持的一份豁达和超脱的心境。面对世事的变幻莫测,他以微笑应对,坚守自己的信念,体现了一位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