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江玉虚观有牡丹思后圃亦正开恨不与集

标题包含
临江玉虚观有牡丹思后圃亦正开恨不与集
绛苞翠幄压朱栏,秀色生香观里看。 小圃想须春烂熳,大家应是醉团栾。 名缰久纵心无累,利径虽驰兴易阑。 但愿对花常酩酊,莫思身外有悲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善括(1078年-1135年),字无咎,号乐庵,南宋词人。他是南宋初期的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著称。 赵善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赵令詪是北宋末年的进士。赵善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鲜艳的花蕾和青翠的叶子压在红色的栏杆上,美丽的景色散发着香气供人们欣赏。小花圃里春天应该会很热闹,大家都在快乐欢聚中沉醉。名字和名利已经远离我心,让我不再被牵绊,虽然物质道路曲折但精神快乐依然容易满足。只希望我常常沉醉在花香中,不要再思考那些让人悲伤的事。
去完善
释义
1. 绛苞:指红色的花蕾。 2. 翠幄:绿色的帷幕,这里用来比喻牡丹花的叶子。 3. 朱栏:红色的栏杆,这里用来形容花的生长环境。 4. 小圃:小的园地,这里指诗人自己的花园。 5. 春烂熳:春天花开繁盛的样子。 6. 大家:大家闺秀,这里指赏花的人们。 7. 团栾:团聚,这里指赏花的欢聚场景。 8. 名缰:功名的束缚,这里表示自己已经放下了功名的心。 9. 利径:追求利益的道路,这里表示即使走在这样的道路上,也不会感到兴奋和快乐。 10. 酩酊:醉酒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欣赏牡丹花的诗篇,诗人在开篇就描写了牡丹花的美丽姿态,“绛苞翠幄压朱栏”,用红色的花蕾和翠绿的叶子装点着红色的栏杆,美景如画。同时,“秀色生香观里看”描述了诗人观看到的牡丹花在眼前的景象,美丽而清香。 接下来,诗人想象自家小圃中的牡丹花开的情景,表达了希望与大家一同欣赏这美景的心愿,这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接下来的两句“名缰久纵心无累,利径虽驰兴易阑”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态度,认为应该放开对名和利的追求,让自己能够真正地享受生活的快乐。 最后,诗人寄语自己,希望自己能够经常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不被外界的痛苦所干扰。这里表达的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玉虚观有牡丹思后圃亦正开恨不与集》是南宋诗人赵善括的一首描绘牡丹花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致在公元1127-1279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牡丹花的种植和欣赏在当时较为流行。 赵善括(约1127-1204),字无咎,号乐闲,祖籍南丰(今江西南丰)。他博学多才,对历史、文学、音乐、书法等都有较深的造诣。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在官场受挫。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热爱大自然,擅长写诗咏物。 在这首诗中,赵善括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在诗中写道:“客思元亭在,花时更杖藜。一尊愁里对,千里梦中等。”这里的“元亭”指的是他的家乡南丰的一处园林,他在游览临江玉虚观时发现那里的牡丹花开得正好,不禁想起了自己家乡的牡丹花,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对国家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