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任师中舟中见示
经年雅音旷不闻,客衣彼此俱红尘。
六月赤日火照地,仙舟舣在支江滨。
君年四十已显官,去去荣路无涯津。
丈夫未死功业在,但使道富何忧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时间没听到优美的古曲了,我们大家的衣服上都沾满了尘埃。六月的太阳炽热如火,照耀着大地,仙舟停泊在江边。你已经40岁,已经有了很好的官职,离开这个繁华的世界并没有止境。只要你有远大理想和宏图伟业,就不必担心贫困问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经年:多年,长时间。
2. 雅音:高雅的音乐,这里指优美的诗词。
3. 旷不闻:很长时间没有听到。
4. 客衣:游子的衣裳,这里指在外漂泊的游子。
5. 红尘:尘土飞扬的繁华世界,这里指世俗生活。
6. 六月:农历六月,这里指夏天。
7. 赤日:太阳,这里指炎热的阳光。
8. 火照地:阳光炽热,照射在大地上。
9. 仙舟:仙境中的船只,这里指美丽的船。
10. 舣:停泊。
11. 支江滨:支流边的岸滩,这里指江边。
12. 去去:离去,离开。
13. 荣路:荣华之路,这里指功成名就的道路。
14. 无涯津:没有尽头的渡口,这里指前程似锦。
15. 但使:只要。
16. 道富:道德丰富,这里指道德修养深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与友人任师中在船上的交谈。首句提到长时间没有听到优美的音乐,暗示两人很久没见面。次句说两人都穿着风尘仆仆的衣裳,说明他们为了事业在外奔波。接着描绘了六月炽热的太阳照耀大地,而他们的船只却停在江边。第四句赞美任师中年仅40就已经身居高位,前途无量。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只要坚持不懈,总会取得成功,不必担忧贫穷。整首诗节奏明快,情感热烈,展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友人的鼓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古诗《和任师中舟中见示》为北宋著名文人冯山所作。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40年至1070年之间,正值北宋中期,正是欧阳修、范仲淹等名臣辅佐朝政时期。
当时,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然而,王安石变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导致士人阶层对时局的忧虑。因此,这一时期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志、反映民生疾苦为主。
冯山是四川籍的进士,他个性孤介,淡薄名利,一生宦途较为平淡。虽然他的声名不显,但他以清雅的诗风、深厚的学问和高洁的人品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任师中的舟中见到他时,他即兴写下此诗,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