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
紫微今日烟霄地,赤岭前年泥土身。
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
且慙身忝官阶贵,未敢家嫌活计贫。
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紫薇已身处辉煌的境地,而曾经的赤岭,也曾是朴实的土地。如鱼在水中游动,如鹤在轩中振翅,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虽有高贵的官职,我仍深感惭愧;尽管家中清贫,我也并无怨言。我所取得的成就,只能自我反思,究竟给世人带来了哪些益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初:初次。
2. 加朝散大夫:即晋升为朝散大夫。朝散大夫是古代文散官名。
3. 又转上柱国:再次升任为上柱国。上柱国是古代武散官名,地位较高。
4. 紫微:指皇宫,借指朝廷。
5. 烟霄地:形容地势高峻。
6. 赤岭:位于长安(今西安)附近,这里代指长安。
7. 泥土身:比喻平民身份。
8. 得水鱼:指得到皇帝的恩泽。
9. 鳞鬣:鱼的鳞片和鬣毛,这里指鱼的全身。
10. 乘轩鹤:乘坐轩车的鹤,这里指地位显贵的人。
11. 长精神:振作精神。
12. 且慙:自我惭愧。
13. 身忝: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胜任官职。
14. 官阶贵:指官位高贵。
15. 未敢家嫌活计贫:意为自己不敢因家境贫寒而埋怨。
16. 柱国勋成:指上柱国的荣誉已经获得。
17. 功德及生人:指自己对国家和百姓有何贡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展示了白居易从平民到贵族的身份变化以及对个人修养与责任的思考。首联通过紫微、赤岭的比喻,说明了诗人地位的上升。颔联以鱼、鹤的形象比喻自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表现出诗人在新的地位下依然保持谦逊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颈联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谦虚和责任意识,虽然获得了尊贵的身份,但仍担心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众。尾联则是对自己获得的荣誉进行反思,反问自己是否真的对民众有所贡献。全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修养、责任意识和谦虚谨慎的品质的追求,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的春天,白居易在朝廷中担任尚书郎,由于他的功绩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朝散大夫,这是一个地位较高的文职官员。同年秋天,他又因为孝行和忠诚被皇帝褒奖,转为上柱国,这是一种荣誉勋位,表明他在国家中的地位和声望得到了提升。
在这个时期,白居易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转折。他在朝廷中崭露头角,获得了皇帝的恩宠。然而,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宦官势力的兴起、党派纷争等。这些都使他深刻地认识到官场险恶,但他仍然保持着一颗为民谋福祉的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与此同时,唐朝的社会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虽然表面上看,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但实际上,皇室内部的争权夺利、官僚腐败等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白居易的仕途生涯充满了变数,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