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登历阳城楼)
孤城暮角,落日边声静。醉袖拂危阑,对天末、孤云愁凝。吴津楚望,表里抱江山,山隐隐,水迢迢,满目江南景。
羁怀易感,往事伤重省。罗袂浥残香,鬓星星、忍窥清镜。琼英好在,应念玉关遥,凝泪眼,下层楼,回首平林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傍晚的小城角落里,太阳即将落山,四周的声音渐渐宁静。我醉了,挥动着袖子轻轻触碰着险峻的栏杆,遥望着远处的孤云,心中充满了忧愁。江南的风景在眼前铺展开来,有山有水,美丽而动人。
感伤的情怀总是容易涌上心头,过去的伤痛让我的心变得沉重。泪水打湿了衣袖,我的头发渐渐变白,不愿再看清楚镜子中的自己。美好的时光已去,只剩下孤独的自己,我含着泪水走下楼梯,回头看向那片茂密的树林,一片模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蓦山溪:词牌名。
2. 历阳:古县名,在今安徽省滁州市和县。
3. 孤城:指孤立无援的城市。
4. 暮角:傍晚的号角声。
5. 边声静:边疆的噪音变得安静。
6. 危阑:高楼的栏杆。
7. 对天末:面对天尽头的地方。
8. 孤云愁凝:比喻孤独的情感。
9. 吴津:江苏苏州一带。
10. 楚望:湖北武汉一带。
11. 表里:内外。
12. 山隐隐:形容山势朦胧。
13. 水迢迢:形容水面辽阔。
14. 羁怀:羁旅在外的情感。
15. 重省:多次回想。
16. 罗袂:丝绸制的衣袖。
17. 残香:指残留的香气。
18. 鬓星星:形容头发花白。
19. 忍窥清镜:不敢看镜子中的自己。
20. 琼英:代指美好的事物。
21. 玉关:古代边关,此处代指遥远的边疆。
22. 凝泪眼:含着泪水的眼睛。
23. 平林暝:原野上的树木变得昏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蓦山溪》描绘了作者登上历阳城的所见所思。“孤城暮角”是开篇之句,展现出了广袤的孤城和悠扬的号角声。而后以“醉袖拂危阑,对天末、孤云愁凝”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极富意境的画面,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萦绕在天的愁绪。接着笔锋一转,用“吴津楚望,表里抱江山”描绘出江南的秀丽风光,“山隐隐,水迢迢”更是将这份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下半阕则转为抒情的视角。首先以“羁怀易感,往事伤重省”描述了自己的感慨与哀伤。之后借由“罗袂浥残香,鬓星星、忍窥清镜”展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遗憾,同时表达了主人公对年华老去的无奈。结尾则以想象的手法,写到“琼英好在,应念玉关遥”,表现了自己渴望天涯共此时的情感,最后又以“凝泪眼,下层楼,回首平林暝”的画面作为结尾,寓意着人生无常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蓦山溪·登历阳城楼》是南宋词人蔡伸的一首作品。据考证,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148年,也就是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在这个时期,蔡伸已经辞去了知州的职务,开始专心致志地钻研文学和音乐。他的创作风格在当时被称为“西江派”,以清新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意境为特点。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和内忧外患,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而朝廷内部的权臣贾似道等人结党营私,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导致朝政日趋腐朽。在这样的背景下,蔡伸的词作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关注。
这首《蓦山溪·登历阳城楼》便是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象,抒发了词人对国事的担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中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