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安仁宰捣蒜

标题包含
咏安仁宰捣蒜
安仁县令好诛求,百姓脂膏满面流。 半破磁缸成醋酒,死牛肠肚作馒头。 帐生岁取餐三顿,乡老盘庚犯五瓯。 半醉半醒齐出县,共伤涂炭不胜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安仁县里,县令以剥削民众为生,使得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他们用破碎的磁缸制作醋酒,用死牛的内脏做馒头。账房每年收三次餐费,乡村的老百姓收入微薄,还要应付各种开销。他们带着愁苦的情绪半醉半醒地离开县衙,共同感叹生活的艰难和痛苦。
去完善
释义
《咏安仁宰捣蒜》是一首唐代诗歌,作者是蒋贻恭。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安仁:这里指的是安仁县,位于今中国湖南省东南部。 2. 县令: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或市长。 3. 诛求:指过分征收赋税。 4. 脂膏:古代用动物脂肪制作的化妆品。这里用来形容县令的贪婪。 5. 磁缸:瓷制的罐子,用于储存食物。 6. 醋酒:用醋调制的酒。 7. 死牛肠肚:指用死牛的内脏做成的食品。 8. 馒头:一种面点,与包子类似。 9. 帐生:在官府中记账的人。 10. 餐:吃饭。 11. 乡老:乡村中的年长者。 12. 盘庚:盘庚是商朝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间进行了迁都,这里用来形容乡老频繁受到骚扰。 13. 五瓯:指多次。 14. 涂炭:指遭受苦难的境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蒋贻恭的一首讽喻诗,通过对安仁县宰(县令)的描绘,讽刺了当时官吏贪婪、无度搜刮百姓的现象。诗中的“安仁县令好诛求”,说明这个县令对于民众财富的无尽追求。紧接着用“百姓脂膏满面流”比喻老百姓被压榨得十分严重。诗人进一步通过描述县令对食物的不合理做法进行讽刺:“半破磁缸成醋酒”,意指即使器具破旧也要用来做醋;“死牛肠肚作馒头”,即使死去的牛也不放过,将它的内脏做成馒头食用。这些都是对县令贪腐行为的辛辣嘲讽。同时,诗人还揭示了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如“帐生岁取餐三顿,乡老盘庚犯五瓯”,描绘了县令身边的书童和县里的乡老们在极度困境中依然挣扎生存的状况。最后一句“半醉半醒齐出县,共伤涂炭不胜愁”表达了人们在饱受压迫和剥削之后的无奈与痛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安仁宰捣蒜》是唐代诗人蒋贻恭所作的一首讽世诗。这首诗的背景发生在唐宪宗时期,时间是公元805-820年之间。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落,政治腐败严重,地方官员的腐化堕落现象尤为突出。 蒋贻恭作为一位在朝廷任职的文人,目睹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官僚机构的腐败和官员们的荒淫无度。他自己也曾在官场混迹多年,深知其中的黑暗面。在这种情况下,他以辛辣讽刺的笔触,写下了这首《咏安仁宰捣蒜》,以此抨击那些贪污腐化的官员。 诗人通过对安仁宰捣蒜这一生活琐事的描绘,巧妙地揭示了当时官僚阶层的虚伪嘴脸。他通过比喻手法,将捣蒜这一平常举动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感和时代针对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