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何应叔
一面玉泉三载前,重来云翮已翩然。
笔端何自得许妙,林下不当迍此贤。
作个分明蚁宫梦,胜渠辛苦鸟窠禅。
无盐定自废刻画,索我恶诗何处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年前初见那面白玉般的泉池,如今故地重游,已是焕然一新的景象。
你的才华横溢,为何要在文笔之间找问题?山野间的修行难不倒这样的贤者。
做个明白人吧,那蚂蚁宫里的美梦是多么的诱人啊,胜过那些在鸟巢里苦苦修行的僧人。
本就不该让那些无趣的人去刻划美好的事物,让我这恶诗究竟该传给谁呢?
去完善
释义
《赠何应叔》注释:
1. 玉泉:此处代指滕王阁。
2. 三载:三年。
3. 云翮:云彩的翅膀,比喻文笔优美。
4. 翩翩然:形容行走或飞舞的样子。
5. 笔端:文思。
6. 林下:山林中。
7. 迍:遭受困厄。
8. 蚁宫梦:蚂蚁建巢的梦想,喻指渺小的愿望。
9. 鸟窠禅:鸟儿筑巢的行为,喻指艰辛的生活。
10. 无盐:即丑妇。
11. 废刻画:意指废弃描绘和雕刻的技能。
12. 索我恶诗:要求我写糟糕的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滕岑写给他的朋友何应叔的。诗中表达了他对何应叔的才华和人品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第一句“一面玉泉三载前”,意思是他们在三年前在玉泉山的一次聚会,这次聚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句“重来云翮已翩然”,描述了诗人再次见到何应叔时的情景,他的风采依然翩翩,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所改变。
第三句“笔端何自得许妙”,是对何应叔文采的赞美,他的文笔如此美妙,让人叹为观止。第四句“林下不当迍此贤”,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认为他在林下的生活不应有苦难,因为他是一个贤才。
第五句“作个分明蚁宫梦”,诗人用蚂蚁筑巢的故事来形容他们的友情,虽然微小,但却分明可见,如同梦境般美好。第六句“胜渠辛苦鸟窠禅”,则是对何应叔的人生态度的肯定,他过着恬淡的生活,虽然没有世俗的名利,但却胜过那些辛苦修行的人。
最后两句“无盐定自废刻画,索我恶诗何处传”,诗人用无盐女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才华不足,无法像何应叔那样描绘出美好的画面,因此他的诗也就无从流传了。这既是诗人对自己的谦虚,也是对何应叔的高度赞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何应叔》是南宋诗人滕岑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这一时期,宋朝国势渐衰,金人屡次南侵,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滕岑身处乱世,深感国家命运的多舛和民众生活的疾苦。
滕岑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第。后来他在家乡临海创办了一所书院,招收学生,传授学问。他在教学之余,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为问海边州,民力今何似?连年遭水旱,十室九无力。”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严重贫困状况。
在滕岑的家乡临海,有一位名叫何应叔的朋友,他与滕岑志同道合,共同关心国家大事。滕岑为了表达对何应叔的敬意和友谊,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赠何应叔》。这首诗表达了他们共同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