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石桥

标题包含
题石桥
绀宇凌云接太和,萦回委曲过山阿。 灵峰散彩祥光满,宝盏浮花景象多。 瀑布迅从双涧落,禅徒争向一梁过。 何当摆脱尘埃路,洗去人间万事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宏伟的庙宇高耸入云,直冲云霄,曲折环绕地穿越山峦。神奇的灵峰散发着吉祥的光芒,显得气象万千,各种美丽的宝物摆放在华丽的盏中。瀑布如白练般地从两个山间流下,僧侣们争相跨过一座桥梁。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尘世纷扰的路,洗净世间的所有烦恼和困扰呢?
去完善
释义
1. 题:指写诗歌的题目,这里指的是《题石桥》。 2. 赵企:宋代诗人,字循道,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 3. 绀宇:佛教寺庙,这里代指石桥上的寺庙。 4. 凌云:高耸入云,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壮观。 5. 和:和谐,指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 6. 萦回:指山路弯曲曲折的样子。 7. 委曲:曲折。 8. 山阿:山坡、山谷。 9. 灵峰:有灵气的高峰,这里指山峰。 10. 散彩:分散的光线或色彩。 11. 宝盏:华贵的灯盏。 12. 浮花:浮动的光影。 13. 瀑布:水流从高山陡坡倾泻而下的自然景观。 14. 迅:迅速。 15. 涧:山间的小溪。 16. 禅徒:僧侣。 17. 一梁:一座桥梁。 18. 当:表示将来。 19. 摆脱:脱离束缚。 20. 尘埃路:世俗之路。 21. 洗去:去除。 22. 人间:人世间。 23. 万事磨:比喻世事的艰辛磨难。
去完善
赏析
《题石桥》是宋代诗人赵企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石桥为主题,通过对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其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解脱的向往之情。 首先,首联“绀宇凌云接太和,萦回委曲过山阿”两句,作者描绘了石桥所处的环境:宏伟的寺庙建筑如同彩虹般凌空而起,与天空相接;环绕在周围的群山连绵起伏,形成一条曲折的小径。这里,作者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展现了石桥周边的壮丽景观。 接着,颔联“灵峰散彩祥光满,宝盏浮花景象多”,进一步阐述了桥梁四周的景象。在这两句诗中,作者使用了“灵峰”、“宝盏”等词汇,赋予自然景观以神秘的色彩。同时,“散彩”、“祥光满”以及“浮花”、“景象多”这些词句,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还使整个场景充满了祥和的氛围。 然后,颈联“瀑布迅从双涧落,禅徒争向一梁过”,则以动态的画面展示了石桥的另一侧景象。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瀑布”这一形象,表现出了大自然的雄浑力量;而“禅徒争向一梁过”则反映出寺庙的繁忙景象。 最后,尾联“何当摆脱尘埃路,洗去人间万事磨”两句,是全诗的核心所在。作者在此抒发了渴望摆脱世俗纷扰、实现心灵净化的愿望。其中,“尘埃路”和“万事磨”等词汇,形象地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与挑战。 综上所述,《题石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优美的辞藻及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石桥周边迷人的景色,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内心对清净世界的向往之情。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堪称一首描绘山水风光与表达人生感慨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石桥》是南宋著名诗人赵企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4年,当时南宋正处于相对和平时期。 赵企(约1089-1158),字循道,南宋文人、政治活动家。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屡次应试未中,后来终于成为进士。在官场上,赵企担任过地方官员,因政绩显著而被朝廷提拔。但好景不长,他因与权臣秦桧政见不合而遭排挤,被迫辞官回乡。 南宋时期,国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发展。此时,士人阶层对于文学创作的兴趣日益浓厚,诗歌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赵企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诗篇,其中就包括这首《题石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