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探幽

标题包含
探幽
探幽深处好,僻径少人行。木古山中色,禽飞世外声。随风云意活,出水石痕清。我有家焉想,锄茅可得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章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享年64岁。 章甫自幼聪颖过人,20岁时中举人,22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探索幽深的地方是多么美好,偏僻的小路上行人稀少。树木在古老的大山之中展现出岁月的颜色,飞鸟在尘世之外鸣叫着它们的歌声。随着风与云的姿态变化而流动,从水中出来的石头痕迹清澈可见。我在这里有家的感觉,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拿起锄头整理这个茅草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探幽:探寻深奥的学问或事物。 2. 深处:指事物深奥的地方。 3. 僻径:偏僻的小路。 4. 人行:人行走。 5. 木古:古老的树木。 6. 山中色:山中的景色。 7. 禽飞:鸟类飞翔。 8. 世外声:远离尘世的声音。 9. 风云意:风云变化的情态。 10. 水石痕:水流冲击石头留下的痕迹。 11. 我有家焉想:我想要有一个家。 12. 锄茅:用锄头耕锄茅草,形容整理田园。 13. 可得成:可以完成,可以成功。
去完善
赏析
《探幽》是一首描绘山间幽深景色和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诗作。开篇两句“探幽深处好,僻径少人行”,通过描述深山幽谷的景致以传达出诗人对于探险自然的热情以及无人干扰的超脱感。紧接着“木古山中色,禽飞世外声”两句以山林的苍翠树木和飞翔于其间的鸟类为背景,展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而“随风云意活,出水石痕清”则表达了作者自然与人类活动和谐共生的愿景,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生命力和清澈的自然环境。最后两句“我有家焉想,锄茅可得成”意味着诗人在欣赏这美好的山水景色时,也不禁勾起对于归隐田园、过上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山间景色细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探幽》是唐代诗人章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当时唐朝正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 章甫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在开元年间曾担任过太学博士、国子监祭酒等官职,负责教育和选拔人才。然而,他在官场上的经历并不顺利,曾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在开元年间,唐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山水游赏、文学唱和等活动。这种风气影响了章甫的创作,使他更加关注自然山水和人生哲理。此外,唐朝的诗歌发展也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这些诗人的作品对章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的诗歌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