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龙潭
流瀑落深潭,叠响如惊雷。
跳波夹乱石,突兀寒如堆。
潭上片云起,千山风雨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瀑布落入深潭,发出阵阵回响,犹如惊雷一般震撼人心。波涛翻涌中夹杂着嶙峋乱石,使得水面显得突兀而寒冷。突然间,潭水上空飘过一片云彩,紧接着千里之外的群山风起云涌,仿佛风雨即将来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投龙潭:龙潭的瀑布流入的地方,一种自然现象。
2. 流瀑:流动的瀑布。
3. 深潭:很深的潭水。
4. 叠响:连续不断的回响声。
5. 如惊雷:像雷声一样震撼。
6. 跳波:跳跃的水波。
7. 夹:在两物中间。
8. 乱石:散乱分布的石块。
9. 突兀:突然显现的样子。
10. 寒如堆:比喻潭水寒冷如同冰堆。
11. 片云:一小朵云。
12. 千山:众多的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壮观的自然景色。诗人用“流瀑落深潭,叠响如惊雷”来形容瀑布的声势浩大,以此凸显出自然景观的震撼力。紧接着,诗人又通过“跳波夹乱石,突兀寒如堆”来展示岩石与水面之间的紧张气氛,表现出水流撞击石头的力量感。随后,诗人提到“潭上片云起,千山风雨来”,表达了风云突变的天气现象,使得整首诗在自然景象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浓烈的画面感和生动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的壮美,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投龙潭》是明代诗人陈肃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忠臣投身龙潭、英勇就义的场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初年,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陈肃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因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被贬谪到边疆地区。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始终坚守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在这首《投龙潭》中,他以屈原自比,表达了自己为了坚守正义而甘愿献出生命的决心。
在明朝初年,社会政治环境较为复杂。一方面,朱元璋通过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另一方面,由于战乱和政治斗争,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忠臣良将时常受到迫害。在这种背景下,陈肃作为一名忠诚的官员,他的遭遇无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总之,《投龙潭》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体现了明朝初年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以及陈肃在面对人生挫折时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信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