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洞
轻烟绿满溪,夭桃红夹岸。
春风吹百花,香逐春风散。
花落与花开,年光不知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袅袅青烟绿满了溪水边,娇美的桃花盛开在两岸之间。
春风吹拂着百花的芳香,香气随着春风四处飘散。
花儿开落交替,时光不知不觉地更换。
去完善
释义
《桃源洞》是明代诗人陈肃创作的一首描绘桃花和春天的诗篇。下面是这首诗的注释:
1. 轻烟:指春天清晨的薄雾。
2. 绿满溪:绿色的植物覆盖了整个小溪。
3. 夭桃:形容桃树和桃花繁茂。
4. 夹岸:指沿着溪的两边。
5. 春风:指春天的风。
6. 百花:指各种盛开的花朵。
7. 香逐春风散:花香随着春风四处飘散。
8. 年光:时光,岁月。
9. 换:变换,更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面。首句“轻烟绿满溪”,通过轻烟、绿色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次句“夭桃红夹岸”,以鲜艳的红色为背景,展现了桃花盛开的美景。这两句为整首诗奠定了鲜明的色彩基调。接下来的两句“春风吹百花,香逐春风散”,则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百花齐放、花香四溢的情景,给人以愉悦的感觉。诗的尾联“花落与花开,年光不知换”,通过对花开花落的描述,表达了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桃源洞》是唐代诗人陈肃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以桃花源为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世界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时间方面,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一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高度发展,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在这一阶段,陈肃的人生经历较为平静。他原本家境贫寒,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情,成为了一名官员。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屡次遭到贬谪。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从而更向往一个理想的、没有纷争的世界。
陈肃所处的时代背景中,道教思想在当时非常流行。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受到了道教的影响,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肃以桃花源为象征,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综上所述,《桃源洞》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陈肃在这个时期虽然生活稳定,但官场上的挫折使他渴望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同时,受道教思想影响的时代背景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来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