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海棠花放简冯元咨
天涯万里春风晚,曾上西楼看此花。
今日东南无处觅,矮筇来问蜀人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家乡千里的地方,春天的气息晚了一些,我曾经登上高楼欣赏过这里的美丽花朵。如今在东南方向却找不到它们的踪迹,只好拿着短杖来向当地的居民请教了。
去完善
释义
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这里形容作者与冯元咨相隔的距离遥远。
万里:表示距离远,用来强调两人之间的距离。
春风:春天的风,这里可以理解为春天来临的意思。
晚:指季节晚,即春天较晚的时候。
曾:曾经,表示过去发生过的事情。
上:登上,表示作者曾经登上过西楼。
西楼:古代建筑中的一种楼,通常位于建筑的西部。
看:观赏,观看。
此花:指海棠花。
今日:今天,表示现在的时间。
东南:泛指我国南方地区。
无处觅:找不到。
矮筇:矮竹杖,用于支撑身体行走的工具。
来:来到。
问:询问,打听。
蜀人:四川一带的人,这里指冯元咨。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天涯万里”起笔,展现自己曾跋山涉水去追寻海棠花的足迹,却在春天的末尾才得见这一番美景。然而今非昔比,如今在东南之地已难觅海棠花的踪影。于是诗人手持短杖,带着期待和疑问,探访蜀地的人家,试图寻找曾经那份美好的记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雨中海棠花放简冯元咨》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个时期,苏泂一生致力于文学和教育事业,成为了南宋诗坛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但与此同时,由于北方金国的入侵,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政治局面较为复杂。在这种环境下,苏泂选择了远离政治漩涡,专注于文学艺术创作的道路。他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词歌赋的奥秘。
在这首诗中,苏泂通过描绘雨中海棠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在这个特殊时期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苏泂成功地展现了自己的才情和思想境界,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南宋时期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去完善